李代桃僵成語故事_成語“李代桃僵”的典故出處和主人公是誰?
成語李代桃僵
拼音 lǐdàitáojiāng
解釋僵:枯死。李樹代替桃樹而死。原比喻兄弟互相愛護互相幫助。後轉用來比喻互相頂替或代人受過。
成語故事
“李代桃僵”這句成語,出自壹首樂府詩。詩的開頭第壹句是:“雞鳴高樹巔,……”因此,在《樂府詩集》中,這首詩就以《雞鳴》為篇名。
這首詩的末後兩節,原文是:兄弟四五人,皆為侍中郎。五日壹時來,觀者滿路旁。黃金絡馬頭,颎颎何煌煌!桃生露井上,李樹生桃旁;蟲來嚙桃根,李樹代桃僵。樹木身相代,兄弟還相忘!
這兩節的大意是說,:壹家四五個兄弟,都是高官,每隔5天休假的日子,他們同來相聚的時候,路旁擠滿了看熱鬧的人。瞧他們的服飾打扮,多麽華麗,連馬嚼子和韁繩都有黃金裝飾,光燦燦地,漂亮極了!接著說:井邊有壹株桃樹,桃樹旁壹邊有壹株李樹。害蟲來咬桃樹的根,李樹雖然沒有遭到蟲害,卻也替桃樹著急、難受,而至於僵死了。桃李這樣的樹木,竟能同情互愛、以身相代,而同胞兄弟卻還有把手足之情忘得壹幹二凈的呢!
這是壹首暗寓諷刺的詩。在封建社會,統治階級內部,往往因爭權奪利,而勾心鬥角,互相殘殺;兄弟之間,表面上虛偽應付,暗底裏彼此嫉妒,設若壹人有難,其余的人不但不肯相助,還要幸災樂禍,或者乘機打擊。這首詩,就是諷刺這類“兄弟”的,說他們不如樹木。
“李代桃僵”這句成語,就是由這首詩而來。但是,我們運用這句成語的時候,只用它來比喻“代替”、“頂替”。例如以甲代乙、以此代彼的意思,同什麽兄弟手足之情完全無關。《聊齋誌異·胭脂》中說:“彼逾墻鉆隙,固有玷夫儒冠,而僵李代桃,誠難消其冤氣。”“僵李代桃”,意同“李代桃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