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四字成語 - 簡化字的成語簡化字的成語是什麽

簡化字的成語簡化字的成語是什麽

簡化字的成語有:刪繁就簡,斷簡殘編,化繁為簡。

簡化字的成語有:斷簡殘編,優優簡簡,化繁為簡。2:詞性是、名詞。3:結構是、簡(上下結構)化(左右結構)字(上下結構)。4:拼音是、jiǎnhuàzì。5:註音是、ㄐ壹ㄢˇㄏㄨㄚ_ㄗ_。

簡化字的具體解釋是什麽呢,我們通過以下幾個方面為您介紹:

壹、詞語解釋點此查看計劃詳細內容

簡體字。同如:轎是“轎”。

二、引證解釋

⒈簡體字。例如:轎是“轎”的簡化字。

三、國語詞典

筆畫較正體字簡單的異體字。參見「簡體字」條。

四、網絡解釋

簡化字簡化字是官方公布的簡體字,通常指《第壹批簡體字表》、《當用漢字表》、《簡化字總表》的字,有時也包括《第二次漢字簡化方案》。壹簡字和二簡字主要源於古字、俗字、異體字、草書楷化字、解放字,二簡字還有壹些後解放字(1949-1966始見的簡體字,比如藏的二簡字“_”)1935年8月《第壹批簡體字表》公布,次年2月被收回。1950年7月吳玉章傳達了毛澤東的指示:文字改革應首先辦簡體字,不能脫離實際,割斷歷史。1952年蔣介石重提簡化漢字,但最終不了了之。1954年中國文字改革委員會成立。1956年《漢字簡化方案》通過。1960年文改委公布《關於征集新簡化字的通知》,第二次漢字簡化正式開始。1966年文革爆發,二簡被迫中斷。1971年林彪墜機後國內秩序有所好轉,次年中科院下設文字改革辦公室,二簡恢復。1973年周總理表示:漢字的簡化還不夠充分,需要進壹步的簡化。1975年文改委上報《草案》,被四人幫強行扣壓。後來周總理帶病親審,指出了增加簡化字與簡化偏旁的重要性。1977年2月文改委發表《批判“四人幫”破壞文字改革的罪行》,12月20日公布《草案》並廣泛征求社會意見,次日《人民日報》開始試用二簡字,1981年文改委參考全國各方面的意見擬出111字的《修訂草案》,但1986年二簡字被全盤廢除。1988年國家語委公布《現代漢語通用字表》,二簡字“燉”赫然在列,但官方對此沒有任何解釋。2000年10月31日文字法通過,次年元旦正式施行,確立了規範漢字作為國家通用文字的法定地位。

關於簡化字的詞語

斷簡殘編刪蕪就簡省煩從簡簡截了當將陋就簡壹字師含毫命簡從俗就簡杖化龍例直禁簡

關於簡化字的造句

1、中國著名的教育家、出版家、中華書局的創辦人陸費逵曾在上面發表《普通教育應該采用俗體字》的文章,因為當時把簡化字稱為“俗體字”。

2、除了上面提到的“俗體字”,還出現了手頭字、簡筆字、滅筆字、破體字、省筆字等不同簡化字概念,國民政府將這些叫法統壹稱為“簡體字”。

3、唐朝人就在寫簡化字了,妳信嗎?壹個來自千年之前的唐朝的簡體“無”字,讓全國的書法專家和文物專家們深感詫異。

4、專用章所刊漢字,除行名可采用宋體或各行行體字外,其他所刊漢字應為宋體並使用國務院公布的簡化字。

5、我不認為我們應該用繁體字來代替簡化字。

點此查看更多關於簡化字的詳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