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秦論》:
於是廢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墮名城,殺豪俊,收天下之兵,聚之鹹陽,銷鋒鍉,鑄以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然後踐華為城,因河為池,據億丈之城,臨不測之淵以固。良將勁弩,守要害之處;信臣精卒,陳兵而誰何?天下已定,秦王之心,自以為關中之固,金城千裏,子孫帝王萬世之業也。
然而成敗異變,功業相反也。試使山東之國,與陳涉度長潔大,比權量力,則不可同年而語矣;然秦以區區之地,致萬乘之權,招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然後以六合為家,肴函為宮,壹夫作難而七廟墮,身死人手,為天下笑者,何也?仁義不施,而攻守之勢異也。
《阿房宮賦》:
六王畢,四海壹,蜀山兀,阿房出。
長橋臥波,未雲何龍?復道行空,不霽何虹?高低冥迷,不知西東。
明星熒熒,開妝鏡也;綠雲擾擾,梳曉鬟也;渭流漲膩,棄脂水也;煙斜霧橫,焚椒蘭也。雷霆乍驚,宮車過也;轆轆遠聽,杳不知其所之也。
壹肌壹容,盡態極妍,縵立遠視,而望幸焉;有不得見者三十六年。
嗟乎!壹人之心,千萬人之心也。
戍卒叫,函谷舉,楚人壹炬,可憐焦土!
秦人不暇自哀,而後人哀之;後人哀之而不鑒之,亦使後人而復哀後人也。
《鴻門宴》:
今者項莊拔劍舞,其意常在沛公也。
大行不顧細謹,大禮不辭小讓。如今人方為刀俎,我為魚肉,何辭為?
《歸去來兮辭》、《蘭亭集序》和《師說》整篇都很重要
《諫太宗十思疏》:
蓋在殷憂必竭誠以待下,既得誌則縱情以傲物;竭誠則胡越為壹體,傲物則骨肉為行路
誠能見可欲則思知足以自戒,將有作則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則思謙沖而自牧,懼滿溢則思江海下百川,樂盤遊則思三驅以為度,憂懈怠則思慎始而敬終,慮壅蔽則思虛心以納下,懼讒邪則思正身以黜惡,恩所加則思無因喜以謬賞,罰所及則思無因怒而濫刑:總此十思,宏茲九德,簡能而任之,擇善而從之,則智者盡其謀,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並用,垂拱而治。何必勞神苦思,代百司之職役哉?
人君當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儉,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長也。
建議妳把不太長的課文都背過,那些都很重要,高考不知道出什麽呢。我老師曾說過:名篇就這幾篇高考都考了這麽幾十年了,也基本上把那些句子考遍了,我們也抓不住什麽重點句子了,其實都挺重要的,為防萬壹,就都背過,他再怎麽出題也難不倒妳,有時間多背壹些沒壞處。我去年高考的,可以說不用再考那些名篇名句了,但我有時還是想看以下那些課文,讀壹讀那些句子,感覺挺不錯的
2. 初中語文重點古文句子古文重點句子翻譯 《桃花源記》 2.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
——問現在是什麽朝代,竟然不知道有過漢朝,更不必說魏晉了。 3.此人壹壹為具言所聞。
——這個人壹壹為桃源中的人詳細的說出他所聽到的。 4.尋向所誌,遂迷,不復得路。
——尋找原來所做的標記,竟然迷了路,再也找不到原來的路。 《與朱元思書》 1.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湍急的水流比箭還快,兇猛的巨浪好象奔馬。 2.負勢競上,互相軒邈;爭高直指,千百成峰。
——高山憑依山勢爭著向上,互相比高遠。爭著高聳,筆直的向上,形成千百座山峰。
3.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綸世務者,窺谷忘反。 ——追求高位的人,望見這裏的山峰,追逐名利的心就平靜下來了。
辦理政務的人,看到這些幽美的山谷,就會流連忘返。 4. 從流飄蕩,任意東西。
——船隨水流飄浮移動,隨心所欲任船所至觀賞景物。 5. 好鳥相鳴,嚶嚶成韻。
——百鳥相互和鳴,鳴聲和諧動聽。 6. 橫柯上蔽,在晝猶昏;疏條交映,有時見日。
——橫斜的樹枝在上面遮蔽著,在白天還像在黃昏時壹樣陰暗。 《嶽陽樓記》 1. 覽物之情,得無異乎?——看了自然景物而觸發的感情,怎能不有所不同呢? 2.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因為外物的好壞和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
3. 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_——在朝做官就擔憂他的人民,不在朝做官就擔憂他的君主。 4. 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乎。
——那壹定要說“在天下人憂之前先憂,在天下人憂之後才樂”吧。 《醉翁亭記》 1. 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欣賞山水的樂趣,領會在心裏寄托在喝酒上。
2. 野芳發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風霜高潔,水落而石出者,山間之四時也——野花開了,有壹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樹木枝葉繁茂,形成壹片濃郁的綠陰,天氣高爽,霜色潔白,水位下落,石頭露出來,這就是山間的四季。 3. 醉能同其樂,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醉了能同大家壹起歡樂,醒來能用文章記述這樂事的人,是太守。 《曹劌論戰》 1.衣食所安,弗敢專也,必以分人——衣食這類養生的東西,不敢獨自享有,必定把它分給別人。
2.“忠之屬也。可以壹戰。
戰則請從。——這是盡了本職的壹類事情,可憑借這個條件打壹仗,如果作戰,就請允許我跟隨著去。”
3.夫戰,勇氣也。壹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
——作戰,是靠勇氣的。第壹次擊鼓能夠振作士兵的勇氣,第二次擊鼓士氣衰弱,第三次擊鼓士氣就消失了。
4.小惠未扁,民弗從也。——小恩惠沒有遍及民眾,人民不聽從您。
5.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小信用未能使神信任,神靈不保佑您。
《鄒忌諷齊王納諫》 1.朝服衣冠,窺鏡,謂其妻曰:“我孰與城北徐公美?”——早晨穿戴好衣帽,照著鏡子,對他的妻子說:“我與城北徐公比,誰美?” 2.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我的妻子認為我美,是偏愛我。 3.今齊地方千裏,百二十城——現在齊國的土地方圓壹千裏,有壹百二十座城池。
4.能謗譏於市朝,聞寡人之耳者,受下賞。——能夠在公眾場所議論君王的缺點,使我聽到的,受到下等獎賞。
5.燕、趙、韓、魏聞之,皆朝於齊。此所謂戰勝於朝廷。
——燕、趙、韓、魏聽說了這件事,都到齊國來朝見齊王,這就是所說的在朝廷上戰勝別國。 《魚我所欲也》 1.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則可以辟患而有不為也。
——通過某種辦法就可以得到生存,但有人不用;通過某種辦法就可以躲避禍患,但有人不去幹這種事情。 2.萬鐘則不辯禮義而受之,萬鐘於我何加焉!——萬鐘的俸祿如果不辨別是否合乎禮義就接受它,萬鐘的俸祿對我有什麽好處呢? 3.鄉為身死而不受,今為所識窮乏者得我而為之——原先為了禮義寧願身死也不接受(壹單食,壹豆羹),現在為了所認識的窮人感激我而接受它。
4.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謂失其本心——這種做法不也是可以停止了嗎?這就是所說的失掉了他本來的思想。 5.如使人之所欲莫甚於生,則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惡莫甚於死者,則凡可以辟患者何不為也?——假使人們所喜歡的沒有超過生命的,那麽凡是可以用來求得生存的辦法,什麽手段不用呢?假使人們所厭惡的沒有超過死亡的,那麽凡是可以用來躲避禍患的,什麽事情不做呢?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1.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用這些辦法使他的心驚動,使他的性格堅忍起來,增加他的才幹。 2.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
——國內如果沒有有法度的世臣和輔佐君主的賢士,國外如果沒有敵對的國家和外來的禍患,這樣的國家常常滅亡。 3.必先苦其心誌,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必定先要使他的內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勞累,使他經受饑餓,以致肌膚消瘦,使他身受貧困之苦,在他做事時,使他所做的事不順利。
4.困於心,衡於慮,而後作;征於色,發於聲,而後喻——內心憂困,思慮堵塞,而後有所作為;憔悴枯槁,表現在臉色上,吟詠嘆息之氣發於聲音,而後人們才了解他。 《出師表》 1.陟罰臧否,不宜異同。
——升降官吏,評論人物好壞(的標準),不應該不同。 2.此臣所以報先帝而。
3. 初中語文重點文言文語句翻譯1、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遊無所依。
石潭裏的魚大約有壹百來條,都好像在空中遊動,什麽依托都沒有。 2、日光下徹,影布石上:陽光向下壹直照到水底,魚的影子映在石上 3、往來翕忽,似與遊者相樂。
來來往往,輕快敏捷,好像跟遊覽的人相互逗樂。 4、潭西南而望,鬥折蛇行,明滅可見。
其岸勢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向石潭的西南方望過去,溪水曲曲折折,(望過去)壹段看得見,壹段又看不見。
那石岸的形狀象狗的牙齒那樣相互交錯,不能知道溪水的源頭。 5、四面竹樹環合,寂寥無人,淒神寒骨,悄愴幽邃。
四下裏竹子樹木包圍著,靜悄悄的沒有其他人,使人心神淒涼,寒氣透骨,寂靜極了,幽深極了。 6、懷民亦未寢,相與步於中庭:懷民也沒有睡,我們便壹起在庭院裏散步。
7、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 庭院下月色灑滿庭院,如同積水充滿院落那樣清澈透明,水中水藻、荇菜交叉錯雜,原來那是竹子、柏樹的影子。
8、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耳。 哪個夜晚沒有月色?哪個地方沒有竹子、柏樹,只不過少有像我們兩個這樣的不汲汲於名利,從容流連於光景的人罷了。
9、馬之千裏者,壹食或盡粟壹石:日行千裏的馬,吃壹頓有時能吃盡壹石糧食。 10、山不在高,有仙則名——山不在於高,有了仙人就出名了。
11、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苔蘚痕跡碧綠,長到臺階上,草色青蔥,映入簾子裏。 15、以是人多以書假余,余因得遍觀群書。
因此人們大多願意把書借給我,我於是能夠遍讀各種書籍。 16、嘗趨百裏外從鄉之先達執經叩問——我曾經跑到百裏之外,捧著經書向當地學術屆的前輩請教。
17、余立侍左右,援疑質理,俯身傾耳以請。 我站在他身旁,提出疑難,詢問道理,俯下身子,側著耳朵,專心請教 18、余則缊袍敝衣處其間,略無慕艷意,以中有足樂者,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也。
我卻穿著破舊的衣服,生活在他們中間,壹點沒有羨慕他們的心意。因為內心有足以快樂的事,就不覺得吃的穿的不如別人了。
19、其業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質之卑,則心不若余之專耳,豈他人之過哉? 他們的學業如果有不精通的地方,德行如果有不成器的地方,那不是天資低下,就是用心不如我專壹罷了,哪裏是別人的過失呢! 20、青樹翠蔓,蒙絡搖綴,參差披拂 青蔥的樹木,翠綠的莖蔓,覆蓋著,纏繞著,搖動著,連綴著,參差不齊,隨風飄蕩。 21、今誠以吾眾詐自稱公子扶蘇、項燕,為天下唱,宜多應者。
現在果真把我們的人假稱是公子扶蘇和項燕的隊伍,向全國百姓倡導反秦,應當有很多響應的人。 22、借第令毋斬,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即使僅能免於斬刑,可是戍守邊塞而死的人本來十個中就有六七個。 23、且壯士不死則已,死即舉大名耳,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況且大丈夫不死就罷了,死就要成就大的名聲啊。
王侯將相難道有天生的貴種嗎! 24、君將哀而生之乎?則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復吾賦不幸之甚也。 妳想哀憐我,讓我活下去嗎?然而 *** 這差事的不幸,還遠比不上恢復我繳賦稅的不幸那麽厲害呢。
25、向吾不為斯役,則久已病矣。假使從前我不幹這個差事,就早已困苦不堪了。
26、悍吏之來吾鄉,叫囂乎東西,隳突乎南北,嘩然而駭者,雖雞狗不得寧焉。 兇暴的官吏來到我們鄉裏,就到處吵嚷叫喊,到處騷擾。
悍吏那種喧鬧叫嚷著驚擾鄉間的氣勢,(不要說人),即使是雞狗也不得安寧啊。 27、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盡吾齒。
回家來就很有滋味地吃著那田地裏生長出的東西,來過完我的歲月。 28、豈若吾鄉鄰之旦旦有是哉! 哪像我的鄉鄰們那樣天天都有這樣冒死亡的危險呢! 29、吾嘗疑乎是,今以蔣氏觀之,猶信。
我曾經懷疑過這話,現在從蔣氏的遭遇來看,孔子的這句話仍然是可信的。 30、嗚呼!孰知賦斂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故為之說,以俟夫觀人風者得焉。
唉!誰知道搜刮老百姓的毒害有比這毒蛇更厲害的呢!因此,我寫了這篇“說”,來期待那些考察民情的人得到它。 3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因外物的好壞和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悲。
32、衣食所安,弗敢專也,必以分人。衣食這類養生的東西,我不敢獨自享受,壹定把它分給別人。
33、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大大小小的案件,我即使不能壹壹弄清楚,壹定根據實情來處理。
34、忠之屬也。可以壹戰。
這是盡了本職的壹類事情。可以憑借這個條件打壹仗。
35、夫戰,勇氣也。壹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作戰是靠勇氣的。
第壹次擊鼓可以振作士兵的勇氣;第二次(擊鼓進攻,士兵的勇氣)減弱了;第三次(擊鼓,士兵的勇氣)就消耗盡了。他們的勇氣消耗盡了,我軍的勇氣正旺盛,所以戰勝了他們。
36、夫大國,難測也,懼有伏焉。吾視其轍亂,望其旗靡,故逐之。
大的國家,是很難推測的,我恐怕在那裏有埋伏。我看見他們的車輪痕跡混亂,望見他們的旗幟也倒下了,所以下令追擊齊軍。
37、我孰與城北徐公美?我同城北徐公比,誰漂亮? 38、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我的妻子認為我漂亮,是偏愛我 39、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過者,受上賞: 大小官吏百姓能。
4. 8上人教語文重點文言文句子翻譯第五單元 探究人生 第21課 桃花源記壹、重點字詞1.給下列加點字註音。
儼yǎn然 阡陌qiān mò 髫tiáo 詣yì間jiàn隔 問津jīn 此中人語yù雲點撥:註意多音字“間”“語”的讀音。2.解釋下面加點的詞語。
(1)緣溪行,忘路之遠近。緣:沿著。
(2)仿佛若有光。仿佛:隱隱約約,形容看得不真切的樣子。
(3)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 屬:類。
(4)悉如外人。 悉:都。
(5)具答之。 具:詳盡,詳細。
(6)問今是何世。 世:朝代。
(7)此人壹壹為具言所聞。 具言:詳細地說出。
(8)皆嘆惋。 惋:驚訝、驚奇。
(9)便扶向路。 扶:沿、順著。
(10)及郡下,詣太守。 及:到。
詣:拜見。(11)處處誌之。
誌:做標記。(12)欣然規往。
規:計劃。(13)未果,尋病終。
未果:沒有實現。尋:隨即,不久。
(14)後遂無問津者。 津:渡口。
3.找出下面句中的通假字並解釋。便要還家。
要通邀,解釋為:邀請。4.辨析下面加點詞的古今義。
(1)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妻子:古義:妻子兒女。
今義:男子的配偶。絕境:古義:與世隔絕的地方。
今義:山窮水盡的地步。(2)阡陌交通,雞犬相聞。
交通:古義:交錯相通。今義:各種運輸事業的總稱。
(3)芳草鮮美,落英繽紛。鮮美:古義:鮮艷美麗。
今義:食物味道好。(4)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
無論:古義:不要說,更不必說。今義:表條件關系的關聯詞。
(5)不足為外人道也。不足:古義:不值得。
今義:不充足,不夠。5.請寫出出自本課的成語,並解釋其意思。
(至少三個)(1)成語:世外桃源。意思:指不受外界影響的地方或幻想中的美好世界。
(2)成語:豁然開朗。 意思:形容由狹窄昏暗—變而為開闊敞亮。
也比喻對某個道理長期思索不解後突然明白。(3)成語:無人問津。
意思:比喻沒有人過問或嘗試。二、重點句子背記知識清單1.用原文填空。
(1)描寫桃花林優美景色的句子是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2)描寫桃花源內美好的自然環境的句子是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
(3)表現桃源人精神風貌的句子是黃發垂髫,並怡然自樂。(4)表現桃源人熱情好客的淳樸風尚的句子是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余人各復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2.將下列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漁人甚異之。
復前行,欲窮其林。漁人覺得這種景象非常奇怪,又繼續往前走,想找到林子的盡頭。
點撥:重點理解“異”“窮”等詞。(2)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
土地平整開闊,房屋整整齊齊,有肥沃的田地、明凈的水塘和桑樹竹子之類。點撥:重點理解“平曠”“儼然”“屬”等詞語。
(3)黃發垂髫,並怡然自樂。老人和小孩都高高興興自得其樂。
點撥:重點理解“黃發”“垂髫”“並”“怡然自樂”等詞語。(4)自雲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遂與外人間隔。
(他們)自己說祖上為躲避秦朝時的戰亂,率領妻子兒女和鄉鄰來到這與世隔絕的地方。點撥:重點理解“妻子”“邑人”“絕境”等詞語。
(5)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他們)問現在是什麽朝代,竟然不知道有過漢朝,更不必說魏晉了。
點撥:重點理解“何世”“乃”“無論”等詞語。三、段背記知識清單默寫漁人“訪問桃花源”的兩段。
林盡水源,便得壹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從口入。
初極狹,才通人。復行數十步,豁然開朗。
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屆。阡陽交通,雞犬相聞。
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發垂髫,並怡然自樂。
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具答之。
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村中間有此人,鹹來問訊。
自雲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遂與外人間隔,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
此人壹壹為具言所聞,皆嘆惋。余人各復延至巨其家,皆出酒食。
停數日,辭去。此中人語雲:“不足為外人道也。”
四、文學(文體)常識背記知識清單《桃花源記》的作者陶淵明,又名潛,字元亮,東晉(朝代)著名詩人。第22課 短文兩篇壹、重點字詞1.給下列加點字註音。
馨xīn 苔tái 鴻儒rú 案牘dú 蕃fán淤yū泥 濯zhuó 清漣lián 褻xiè玩2.解釋下面加點詞語。(1)山不在高,有仙則名。
名:出名,著名。(2)惟吾德馨。
馨:香氣。指品德高尚。
(3)可以調素琴。 調:調弄,指彈(琴)。
(4)無案牘之勞形。 形:形體、身體。
(5)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 蕃:多。
(6)濯清漣而不妖。 濯:洗滌。
妖:美麗而不端莊。(7)亭亭凈植。
植:立。(8)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褻:親近而不莊重。(9)菊之愛,陶後鮮有聞。
鮮:少。(10)牡丹之愛,宜乎眾矣。
宜:應當。二、重點句子背記知識清單1.用原文填空。
(1)《陋室銘》中寫陋室環境的句子是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2)《陋室銘》中從反面寫陋室主人高雅脫俗的生活情致的句是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
(3)《愛蓮說》中從生長環境表現蓮高潔質樸的句子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4)《愛蓮說》中從體態香氣方面寫蓮正直、芳香的句子是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
(5)《愛蓮說》中寫蓮的清高風度的句子是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6)《愛蓮說》中高度概括蓮的高貴品質的句於是蓮,花之君子者也。
5. 文言文重點句式文言文重點句式:(壹)文言特殊句式:1、判斷句文言文判斷句的顯著特點,是由名詞或名詞性短語直接充當謂語對主語進行判斷.現代漢語的判斷句壹般要用判斷詞“是”,而古代漢語中的“是”主要作指示代詞用,漢魏以前壹般不用來構成判斷句. 文言文判斷句的基本形式有以下幾種: (1)用“.者,.也”表示.如:“廉頗者,趙之良將也.”(2)用“.,.也”表示.如:“余宗老塗山,左公甥也.”(3)用“.者,.”表示.如:“愽雞者袁人,素無賴.”(4)用“.,.者也.”表示. 如:“晏嬰,齊之習辭者也.”(5)用“為”“乃”“則”“即”等詞表判斷.如:“當立者乃公子扶蘇.”(6)用在謂語前加“非”表示否定判斷.如:“此非空言也.”(7)用“是”表示判斷.如:“巨是凡人.”2、被動句主語是謂語動詞所表行為的受動者的句子,叫被動句.其常見形式主要有以下幾種:(1)用“於”作標誌.如:“內惑於鄭秀,外欺於張儀.”(2)用“見”作標誌.如:“秦城不可得,徒見欺.”(3)用“見.於”作標誌.如:“臣誠恐見欺於王.”(4)用“為”作標誌.如:“兔不可復得而為宋人笑.”(5)用“為.所.”作標誌.如:“今不速往,恐為操所先.”(6)用“被”表被動.如:“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7)主謂之間直接構成被動.如:“舉孝廉不行.”3、倒裝句(1)主謂倒裝:如:“甚矣,汝之不惠!”(2)賓語前置:()否定句中,代詞,賓語前置.如:“時人莫之許.”()疑問句中,疑問代詞作賓語,賓語前置.如:“卿欲何言?”()用“之”“是”“之為”“唯.是.”把賓語提前.如:“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3)定語後置:()中心詞十之十定語十者 如:“馬之千裏者”()中心詞十定語十者 如:“求人可使報秦者”()中心詞十數量詞 如:“嘗貽余核舟壹”(4)狀語後置:()用“於”構成的介賓結構做狀語,放在動詞謂語後. 如:“戰於長勺”()用“以”構成的介賓結構做狀語,放在動詞謂語後. 如:“覆之以掌“4、省略句(1)省略主語,如:“度我至軍中,公乃入.”(2)省略謂語,如:“壹鼓作氣,再而衰”.(3)省略賓語 如:“余聞而愈悲.”(4)省略介詞 如:“收天下之兵,聚之鹹陽”練習:指出下列句子屬於哪種句式?1、子瑜者,亮兄瑾也. 2、臣之所好者,道也. 3、梁父即楚將項燕.4、而君幸於趙王. 5、使不辱於諸侯. 6、信而見疑,忠而被謗.7、行將為人所並. 8、牧以讒誅. 9、痛哉斯言.10、不腆敝邑. 11、未休關西卒. 12、古之人不余我欺. 13、卿欲何言?14、沛公安在? 15、石之鏗然有聲者. 16、人馬溺死者甚眾.17、村中少年好事者馴養壹蟲. 18、玉鬥壹雙. 19、師不必賢於弟子.20、與備會於當陽長板. 21、具告以事. 22、王語暴以好樂.23、欲以擊柱. 24、收天下之兵,聚於鹹陽. 25、度我置軍中,公乃入. 26、莫我肯顧. 27、唯余馬首是瞻. 28、何辭為? 29、當是為谷中溪水沖激而成. 30、劉備天下梟雄.(二)文言固定句式所謂固定句式是文言文表達中的壹種習慣用法.它用在相對穩定的語言環境中表達壹種通常是較為固定的意義.下面就文言常見的固定句式做些歸納說明.1.不亦……乎這是古漢語中常用的表示反問的慣用句型,它是以反問的形式,表達肯定的內容.可譯為“不是……嗎”或“不也是……嗎”.如:(1)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論語?學而》)——學習了又按時去復習它,不是很高興的事嗎?(2)天下已集,乃謀叛逆.夷滅宗族,不亦宜乎?(《史記?淮陰侯列傳》)——天下已經安定,竟然策劃叛逆.被夷滅宗族,不也是應該的嗎?2.何以……為(惡用……為、奚以……為)“何”是疑問代詞,“何以”的意思是“怎麽用得著”,“為”是語氣助詞.“何以……為”可譯為“要(拿、用)……做(幹)什麽呢”,或譯為“怎麽(為什麽)用得著……呢”.如:(1)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為?(《季氏將伐顓臾》)——顓臾是魯國的臣屬,為什麽要攻打它呢?(2)漢王亦悟,因復罵曰:“大丈夫定諸侯,即為真王耳,何以假為?(《史記?淮陰侯列傳》)——漢王劉邦也醒悟了,於是又罵道:“大丈夫安定諸侯,就是真王了,要假王做什麽?”3.何……為“何”是疑問代詞,放在動詞之前作狀語,可譯作“為什麽”或“怎麽”;“為”是表反問的語氣詞,放在句尾,可譯作“呢”.如:(1)如今人方為刀俎,我為魚肉,何辭為?(《鴻門宴》)——如今人家好比是菜刀和砧板,我們(好比)是魚和肉,(這種情勢)怎麽能告辭呢?(2)今牛,禽獸耳,更何問為?(馬中錫《中山狼傳》)——這牛不過是禽獸而已,又為什麽問(它)呢?(3)天之亡我,我何渡為?(《史記?項羽本記》)——上天讓我滅亡,我為什麽要渡江呢?4.何……之有這是表反問的慣用型,其中的“之”字是助詞,是賓語提前的標誌.“有”是動詞,“何……”是它的賓語.可譯為“有什麽……的”或“有什麽……呢”.特別註意,“何”並不是賓語,而是賓語中心的定語.如:(1)宋何罪之有?(《墨子?公輸》)——宋國有什麽罪?(2)譬若以肉投餒虎,何功之有哉?(《信陵君竊符救趙》)——這好比把肉投給餓虎,有什麽功效呢?5.何……之……在古漢語中,這是壹種常見的慣用型,用來表示反問,這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