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處:明·吳承恩《西遊記》第二十六回:“妳卻要好生服侍我師父,逐日家三茶六飯,不可欠缺
成語《茶余酒後》的解釋 解釋:泛指休息或空閑的時候。
出處:元·關漢卿《鬥鵪鶉·女校尉》曲:“茶余飯飽邀故友,謝館秦樓,散悶消愁。”
成語《茶余飯後》的解釋 解釋:泛指休息或空閑的時候。
出處:元·關漢卿《鬥鵪鶉·女校尉》曲:“茶余飯飽邀故友,謝館秦樓,散悶消愁。”
成語《殘茶剩飯》的解釋 解釋:殘留下的壹點茶水,剩下來的壹點食物。
出處:元·馬致遠《黃梁夢》第四折:“如今天色晚了也,有什麽殘茶剩飯,與俺兩個孩子些吃。
成語《粗茶淡飯》的解釋 解釋:粗:粗糙、簡單;淡飯:指飯菜簡單。形容飲食簡單,生活簡樸。
出處:宋·黃庭堅《四休導士詩序》:“粗茶淡飯飽即休,補破遮寒暖即休,三平二滿過即休,不
成語《不茶不飯》的解釋 解釋:不思飲食。形容心事重重。
出處:元·關漢卿《救風塵》第三折:“害的我不茶不飯,只是思想著妳。”
成語《挑茶斡刺》的解釋 解釋:指尋事生非。
出處:
成語《三茶六禮》的解釋 解釋:猶言明媒正娶。舊指正式婚姻。
出處:我國舊時習俗,娶妻多用茶為聘禮,所以女子受聘稱為受茶。六禮,即婚姻據以成立的納采
成語《榷酒征茶》的解釋 解釋:征收酒茶稅。亦泛指苛捐雜稅。
出處:
成語《浪酒閑茶》的解釋 解釋:指風月場中的吃喝之事。
茶的詩:
琴 茶
白居易
兀兀寄形群動內,陶陶任性壹生間。自拋官後春多醉,不讀書來老更閑。
琴裏知聞唯淥水,茶中故舊是蒙山。窮通行止長相伴,誰道吾今無往返。
謝李六郎中寄蜀新茶
白居易
故情周幣向交親,新茗分張及病身。紅紙壹封書後信,綠芽十片火前春。
湯添勺水煎魚眼,末下刀圭攪曲塵, 不寄他人先寄我,應緣我是別茶人。
蒙山白雲巖茶
黎陽王
聞道蒙山風味佳,洞天深處飽煙霞。 冰綃剪碎先春葉,石髓香粘絕品花。
蟹眼不須煎活水,酪奴何敢問新芽。 若教陸羽持公論,應是人間第壹茶。
蜀 茗 詩
施肩吾
越碗初盛蜀茗新, 薄煙輕處攪來勻。山僧問我將何比,欲道瓊漿卻畏嗔。
周況先輩子朝賢乞茶詩
盂 郊
道意忽乏味,心緒病無驚。蒙茗玉花盡,越甌荷葉空。
錦水有鮮色,蜀山繞方?。 雲根才剪綠,印縫已霏紅。
曾向貴人得,最好詩叟同。幸為乞寄來;救此病劣躬。
西山蘭若試茶歌
劉禹錫
山僧後檐茶數叢,春來映竹抽新茸。宛然為客振衣起,如傍芳叢摘鷹咀。
斯須炒成滿室香,便酌砌下金沙水。驟雨松聲入鼎來,白雲滿碗花徘徊。
悠揚噴鼻宿酲散,清峭澈骨煩襟開。陽崖陰嶺各殊氣,未若竹下莓苔地。
炎帝雖嘗未辨煎,相君有錄那知味。新芽連拳半未舒,自摘自煎俄頃餘。
木蘭醉露香微似,瑤草臨波色不如。僧言靈味宜幽寂,采采翹英為嘉客。
不辭緘封寄郡齋,磚井銅爐損標格。何況蒙山顧渚春,白泥赤印步風塵。
欲知花乳清冷味,須是眠雲歧石人。
茶
元 稹
茶。
香葉,嫩芽。
慕詩客,愛僧家。
碾雕白玉,羅織紅紗。
銚煎黃蕊色,碗轉曲塵花。
夜後邀陪明月,晨前命對朝霞。
洗盡古今人不倦,將至醉後豈堪誇。
詠 茶》
宋·蘇軾
武夷溪邊粟粒芽
前丁後蔡相寵加
爭新買寵各出意
今年鬥品充貢茶
吾君所乏豈此物
致養口體何陋耶
洛陽相君忠孝家
可憐亦進姚黃花
《茶》
[宋] 林逋
石碾輕飛瑟瑟塵
乳香烹出建溪春
世間絕品人難識
閑對茶經憶古人
茶的故事
1、芙蓉茶的故事
(壹) 王知縣品嘗芙蓉茶 明朝永建年間,湖廣益陽知縣王守仁至安化考察民情,壹天黃昏,來到芙蓉山下。想尋農家住宿,見迎面來了壹個和尚。王知縣迎上施禮並求借宿之意。長老道:"我乃芙蓉寺中長老,寺院就在山腰上,請隨我來。"壹路上,長老身挎的竹簍裏裝的翠嫩茶不時散發出陣陣清香。到了芙蓉寺,長老領著知縣進禪房,親自泡茶敬客,王知縣接茶壹看恰似松樹針葉,待沸水沖泡,只見熱氣繞碗邊轉了壹圈,然後自碗中心升起,約莫二尺來高時,又在空中轉壹圓圈,變成壹朵白色的芙蓉花,少頃,白芙蓉又慢慢上升化成壹團雲霧,最後散成壹縷熱氣飄蕩開來。頓時,幽雅清香充滿禪房。知縣看得目瞪口呆,連聲稱贊:"真是山中珍品,世上稀奇之物。" 長老端起瓷杯道:"客官請用茶"。王知縣雙手捧碗細細品嘗,覺得這茶香純濃高,味醇鮮爽,松針在湯中豎立,欣欣向榮。笑道:"請問長老,這茶叫什麽名稱?"長老長嘆:"此乃芙蓉山特產,叫芙蓉茶。它的來歷還有壹段傷心的故事呢?"
(二) 芙蓉茶的故事 長老講述芙蓉茶傷心的故事:早年,芙蓉山上住著壹位面如芙蓉的美貌姑娘,和年邁的母親種茶為生。她種的茶特別香,遠近的人都喜歡喝她的茶。可是,她茶只給窮人喝,不給財主喝。有年春天,芙蓉姑娘正在采茶,山下財主王員外帶了壹幫狗腿子上山,逼她做茶。脾氣倔強的芙蓉姑娘堅決拒絕,氣得王員外猴臉鐵青,命狗腿子毒打她,扔到茶樹林中。村裏壹個名叫智明小夥子上山來幫芙蓉姑娘采茶,發現她血淋淋地躺在茶樹林中,因傷重只說了壹句話:"智哥,就將我埋在這塊茶園裏。"便離開了人世。智明按照遺囑,在茶園裏安葬了她,不久,芙蓉姑娘的老母因氣病交加也去世了。第二年春天,芙蓉姑娘墳上長出壹株茶葉苗,下端出現壹眼泉水。有天晚上芙蓉姑娘托夢智明,要他谷雨那天,采她墳頭的那棵苗,喝了會長命百歲。智月依夢中指點采回茶葉壹泡,熱氣升騰後,變成壹朵芙蓉花,端杯喝茶,只覺味醇鮮濃……長老含淚續說:"我就是那個智明,發誓終身不娶,削發為僧,在芙蓉姑娘墳墓邊修了這個寺廟。"
(三) 湘陰知縣邀功請賞失敗 王知縣在芙蓉寺住壹夜,第二天就要回縣衙。臨行前,長老贈給壹包芙蓉青茶和壹葫蘆泉水。並再三囑咐道:"芙蓉茶只有用芙蓉泉水沖泡,才會出現芙蓉奇跡。" 王知縣回縣衙的第二天,正好湘陰知縣求訪。王知縣立即命書僮取芙蓉茶水招待同窗。只見沸水沖泡茶碗內,芙蓉奇跡便出現了。湘陰知縣連稱:"仙茶,仙茶!"王知縣又將其來歷告訴了他。臨行時,王知縣把芙蓉茶送壹半給同窗好友。卻說這湘陰知縣是個官迷心竅之人,得了芙蓉茶後,如獲至寶,連夜趕往京城,向皇上邀功請賞去了。皇上聞奏即宣獻茶人上殿,問明底細後,命馬上泡茶試驗。湘陰知縣急忙沖泡,誰知開水入杯後,茶葉上下沈浮,並不見芙蓉奇觀。龍顏大怒:"小小知縣,竟敢戲弄寡人,罪該萬死!"湘陰知縣嚇得渾身發抖,戰戰兢兢說道:"此茶乃好友益陽知縣王守仁所獻,我不過是跑腿而已,乞望萬歲寬容。可傳王守仁進京來便知分曉。"
(四) 王知縣試芙蓉茶現奇觀 皇帝聽了,傳旨命王守仁火速進京。王知縣接到聖旨,象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日夜兼程趕來京都。金鑾殿上,皇上怒發沖冠,禁軍上前要綁王知縣。王知縣挺立殿上說:"死要死得清白,不知小人犯了何罪?"這時,皇帝從龍案上拋下壹包茶葉說道:"欺君之罪,不可不斬。"王知縣這才恍然大悟,忍住怒火奏道:"芙蓉仙茶乃清高之物,只有那聖潔的芙蓉泉水才能出現奇觀。若陛下恩準小人去芙蓉山取來泉水,定會出現奇觀。"皇帝聽了,準他壹個月假期去取泉水,如果不成,滅他九族。王知縣日夜兼程趕往安化芙蓉寺,將經過情況告訴長老,長老將盛著芙蓉泉水的壹個葫蘆交給知縣,他拜謝長老後趕來京城。知縣壹手提葫蘆,從容上了金鑾殿試茶,他親自取葫蘆中泉水燒開,將芙蓉茶放入白玉杯內,壹沖芙蓉奇觀出現了,百官們翹首踮腳觀望,齊聲祝福皇上洪福齊天。皇帝高興地說:"念妳獻茶有功,升為江南巡撫。"王知縣回到驛館,感慨萬千,芙蓉茶品質清高,我何不效仿,遂辭官為僧,拜智明和尚為師。壹直活到壹百歲時才圓寂。芙蓉茶的故事也流傳至今。
2、松羅茶的傳說
安徽省休寧縣有座松羅山,山上產茶頗為有名,叫松羅茶。松羅茶不僅香高味濃,而且真能夠治病,至今京津濟南壹帶的老中醫開方用松羅茶的仍然很多。松羅茶主治高血壓、頑瘡,還可化食通便。至於松羅茶的來歷,傳說是明太祖洪武年間,松羅山的讓福寺門口擺有兩口大水缸,引起了壹位香客的註意,水缸因年代久遠,裏面長滿綠萍,香客來到廟堂對老方丈說,那兩口水缸是個寶,要出三百兩黃金購買,商定三日後來取。香客壹走,老和尚怕水缸被偷,立即派人把水缸的綠萍水倒出,洗凈搬到廟內。三日後香客來了見水缸被洗凈,便說寶氣已凈,沒有用了。老和尚極為懊悔,但為時已晚。香客走出廟門又轉了回來,說寶氣還在廟前,那倒綠水的地方便是,若種上茶樹,定能長出神奇的茶葉來,這種茶三盞能解千杯醉。老和尚照此指點種上茶樹,不久,果然發出的茶芽清香撲鼻,便起名"松羅茶"。二百年後,到了明神宗時,休寧壹帶流行傷寒痢疾,人們紛紛來讓福寺燒香拜佛,祈求菩薩保佑。方丈便給來者每人壹包松羅茶,並面授"普濟方":病輕者沸水沖泡頻飲,兩三日即愈;病重者,用此茶與生姜、食鹽、粳米炒至焦黃煮服,或研碎吞服,兩三日也愈。果然,服後療效顯著,制止了瘟疫流行。從此松羅茶成了靈丹妙藥,名聲大噪,蜚聲天下。
3、乾隆禦封龍井茶
浙江杭州的西湖,三面環山,壹碧如玉。西湖的西南方,有座龍井村,村的四周,峰巒秀美,雲霧繚繞,是著名的龍井產茶區。
傳說,有壹年清朝皇帝乾隆下江南,來到龍井村附近的獅子峰下胡公廟休息。廟裏的和尚端上當地的名茶。乾隆精於茶道,壹見那茶,不由叫絕,只見潔白如玉的瓷碗中,片片嫩茶猶如雀舌,色澤墨綠,碧液中透出陣陣幽香。他品嘗了壹口,只覺得兩頰生香,有說不出的受用。於是,乾隆召見和尚,問道:“此茶何名?產於何地?”和尚回答說:“啟稟皇上,這是小廟所產的龍井茶。”乾隆壹時興發,走出廟門,只見胡公廟前碧綠如染,十八棵茶樹嫩芽初發,青翠欲低,周圍群山起伏,宛若獅形。此時乾隆龍心大悅。茶名龍井,山名獅峰,都似乎預兆著他彪炳千秋的功業,況且十八又是個大吉大利的數字。而那茶有實在賞心悅目,甘醇爽口,於是乾隆當場封胡公廟前的十八棵茶樹為“禦茶”。從此,龍井茶名聲遠揚
龍井茶與虎跑泉的傳說(另壹版本)
傳說乾隆皇帝下江南時,來到杭州龍井獅峰山下,看鄉女采茶,以示體察民情.這天,乾隆皇帝看見幾個鄉女正在十多棵綠蔭蔭的茶蓬前采茶,心中壹樂,也學著采了起來.剛采了壹把,忽然太監來報:"太後有病,請皇上急速回京."乾隆皇帝聽說太後娘娘有病,隨手將壹把茶葉向袋內壹放,日夜兼程趕回京城.其實太後只因山珍海味吃多了,壹時肝火上升,雙眼紅腫,胃裏不適,並沒有大病.此時見皇兒來到,只覺壹股清香傳來,便問帶來什麽好東西.皇帝也覺得奇怪,哪來的清香呢?他隨手壹摸,啊,原來是杭州獅峰山的壹把茶葉,幾天過後已經幹了,濃郁的香氣就是它散出來了.太後便想嘗嘗茶葉的味道,宮女將茶泡好,茶送到太後面前,果然清香撲鼻,太後喝了壹口,雙眼頓時舒適多了,喝完了茶,紅腫消了,胃不脹了.太後高興地說:"杭州龍井的茶葉,真是靈丹妙藥."乾隆皇帝見太後這麽高興,立即傳令下去,將杭州龍井獅峰山下胡公廟前那十八棵茶樹封為禦茶,每年采摘新茶,專門進貢太後.至今,杭州龍井村胡公廟前還保存著這十八棵禦茶,到杭州的旅遊者中有不少還專程去察訪壹番,拍照留念. 龍井茶,虎跑泉素稱"杭州雙絕".虎跑泉是怎樣來的呢?據說很早以前有兄弟二人,哥弟名大虎和二虎.二人力大過人,有壹年二人來到杭州,想安家住在現在虎跑的小寺院裏.和尚告訴他倆,這裏吃水困難,要翻幾道嶺去挑水,兄弟倆說,只要能住,挑水的事我們包了,於是和尚收留了兄弟倆.有壹年夏天,天旱無雨,小溪也幹涸了,吃水更困難了.壹天,兄弟倆想起流浪過南嶽衡山的"童子泉",如能將童子泉移來杭州就好了.兄弟倆決定要去衡山移來童子泉,壹路奔波,到衡山腳下時就昏倒了,狂風暴雨發作,風停雨住過後,他倆醒來,只見眼前站著壹位手拿柳枝的小童,這就是管"童子泉"的小仙人.小仙人聽了他倆的訴說後用柳枝壹指,水灑在他倆身上,霎時,兄弟二人變成兩只斑斕老虎,小孩躍上虎背.老虎仰天長嘯壹聲,帶著"童子泉"直奔杭州而去.老和尚和村民們夜裏作了壹個夢,夢見大虎,二虎變成兩只猛虎,把"童子泉"移到了杭州,天亮就有泉水了.第二天,天空霞光萬朵,兩只老虎從天而降,猛虎在寺院旁的竹園裏,前爪刨地,不壹會就刨了壹個深坑,突然狂風暴雨大作,雨停後,只見深坑裏湧出壹股清泉,大家明白了,肯定是大虎和二虎給他們帶來的泉水.為了紀念大虎和二虎,他們給泉水起名叫"虎刨泉".後來為了順口就叫"虎跑泉".用虎跑泉泡龍井茶,色香味絕佳,現今的虎跑茶室,就可品嘗到這"雙絕"佳飲.
4、黃山毛峰的傳說
黃山位於安徽省南部,是著名的遊覽勝地,而且群山之中所產名茶"黃山毛峰",品質優異.講起這種珍貴的茶葉,還有壹段有趣的傳說呢! 明朝天啟年間,江南黟縣新任縣官熊開元帶書童來黃山春遊,迷了路,遇到壹位腰挎竹簍的老和尚,便借宿於寺院中.長老泡茶敬客時,知縣細看這茶葉色微黃,形似雀舌,身披白毫,開水沖泡下去,只見熱氣繞碗邊轉了壹圈,轉到碗中心就直線升騰,約有壹尺高,然後在空中轉壹圓圈,化成壹朵白蓮花.那白蓮花又慢慢上升化成壹團雲霧,最後散成壹縷縷熱氣飄蕩開來,清香滿室.知縣問後方知此茶名叫黃山毛峰,臨別時長老贈送此茶壹包和黃山泉水壹葫蘆,並囑壹定要用此泉水沖泡才能出現白蓮奇景.熊知縣回縣衙後正遇同窗舊友太平知縣來訪,便將沖泡黃山毛峰表演了壹番.太平知縣甚是驚喜,後來到京城稟奏皇上,想獻仙茶邀功請賞.皇帝傳令進宮表演,然而不見白蓮奇景出現,皇上大怒,太平知縣只得據實說道乃黟縣知縣熊開元所獻.皇帝立即傳令熊開元進宮受審,熊開元進宮後方知未用黃山泉水沖泡之故,講明緣由後請求回黃山取水.熊知縣來到黃山拜見長老,長老將山泉交付予他.在皇帝面前再次沖泡玉杯中的黃山毛峰,果然出現了白蓮奇觀,皇帝看得眉開眼笑,便對熊知縣說道:"朕念妳獻茶有功,升妳為江南巡撫,三日後就上任去吧."熊知縣心中感概萬千,暗忖道"黃山名茶尚且品質清高,何況為人呢?"於是脫下官服玉帶,來到黃山雲谷寺出家做了和尚,法名正誌.如今在蒼松入雲,修竹夾道的雲谷寺下的路旁,有壹檗庵大師墓塔遺址,相傳就是正誌和尚的墳墓.
5、鐵觀音的傳說
安溪是福建省東南部靠近廈門的壹個縣,是閩南烏龍茶的主產區,種茶歷史悠久,唐代已有茶葉出產.安溪境內雨量充沛,氣候溫和,適宜於茶樹的生長,而且經歷代茶人的辛勤勞動,選育繁殖了壹系列茶樹良種,目前境內保存的良種有60多個,鐵觀音,黃旦,本山,毛蟹,大葉烏龍,梅占等都屬於全國知名良種.因此安溪有"茶樹良種寶庫"之稱.在眾多的茶樹良種中,品質最優秀,知名度最高的要數"鐵觀音"了. 鐵觀音原產安溪縣西坪鎮,已有200多年的歷史,關於鐵觀音品種的由來,在安溪還留傳著這樣壹個故事,相傳,清乾隆年間.安溪西坪上堯茶農魏飲制得壹手好茶,他每日晨昏泡茶三杯供奉觀音菩薩,十年從不間斷,可見禮佛之誠.壹夜,魏飲夢見在山崖上有壹株透發蘭花香味的茶樹,正想采摘時,壹陣狗吠把好夢驚醒.第二天果然在崖石上發現了壹株與夢中壹模壹樣的茶樹.於是采下壹些芽葉,帶回家中,精心制作.制成之後茶味甘醇鮮爽,精神為之壹振.魏認為這是茶之王,就把這株茶挖回家進行繁殖.幾年之後,茶樹長得枝葉茂盛.因為此茶美如觀音重如鐵,又是觀音托夢所獲,就叫它"鐵觀音".從此鐵觀音就名揚天下.鐵觀音是烏龍茶的極品,其品質特征是:茶條鄭曲,肥壯圓結,沈重勻整,色澤砂綠,整體形狀似晴蜓頭,螺旋體,青蛙腿.沖泡後湯色多黃濃艷似琥珀,有天然馥郁的蘭花香,滋味醇厚甘鮮,回甘悠久,俗稱有"音韻".茶音高而持久,可謂"七泡有余香".
6、大紅袍的傳說(閩北烏龍茶)
大紅袍是福建省武夷巖茶(烏龍茶)中的名叢珍品.是武夷巖茶中品質最優異者,產於福建崇安東南部的武夷山.武夷山栽種的茶樹,品種繁多,有大紅袍,鐵羅漢,白雞冠,水金龜"四大名樅".此外還有以茶生長環境命名的不見天,金鎖匙;以茶樹形狀命名的醉海棠,醉洞賓,釣金龜,鳳尾草等;以茶樹葉形命名的瓜子金,金錢,竹絲,金柳條,倒葉柳等. 大紅袍的來歷傳說很好,傳說古時,有壹窮秀才上京趕考,路過武夷山時,病倒在路上,幸被天心廟老方丈看見,泡了壹碗茶給他喝,果然病就好了,後來秀才金榜題名,中了狀元,還被招為東床駙馬.壹個春日,狀元來到武夷山謝恩,在老方丈的陪同下,前呼後擁,到了九龍窠,但見峭壁上長著三株高大的茶樹,枝葉繁茂,吐著壹簇簇嫩芽,在陽光下閃著紫紅色的光澤,煞是可愛.老方丈說,去年妳犯鼓脹病,就是用這種茶葉泡茶治好.很早以前,每逢春日茶樹發芽時,就鳴鼓召集群猴,穿上紅衣褲,爬上絕壁采下茶葉,炒制後收藏,可以治百病.狀元聽了要求采制壹盒進貢皇上.第二天,廟內燒香點燭,擊鼓鳴鐘,召來大小和尚,向九龍窠進發.眾人來到茶樹下焚香禮拜,齊聲高喊"茶發芽!"然後采下芽葉,精工制作,裝入錫盒.狀元帶了茶進京後,正遇皇後肚疼鼓脹,臥床不起.狀元立即獻茶讓皇後服下,果然茶到病除.皇上大喜,將壹件大紅袍交給狀元,讓他代表自己去武夷山封賞.壹路上禮炮轟響,火燭通明,到了九龍窠,狀元命壹樵夫爬上半山腰,將皇上賜的大紅袍披在茶樹上,以示皇恩.說也奇怪,等掀開大紅袍時,三株茶樹的芽葉在陽光下閃出紅光,眾人說這是大紅袍染紅的.後來,人們就把這三株茶樹叫做"大紅袍"了.有人還在石壁上刻了"大紅袍"三個大字.從此大紅袍就成了年年歲歲的貢茶.
7、君山銀針的傳說(綠茶)
湖南省洞庭湖的君山出產銀針名茶,據說君山茶的第壹顆種子還是四千多年前娥皇,女英播下的.後唐的第二個皇帝明宗李嗣源,第壹回上朝的時候,侍臣為他捧杯沏茶,開水向杯裏壹倒,馬上看到壹團白霧騰空而起,慢慢地出現了壹只白鶴.這只白鶴對明宗點了三下頭,便朝藍天翩翩飛去了.再往杯子裏看,杯中的茶葉都齊嶄嶄地懸空豎了起來,就像壹群破土而出的春筍.過了壹會,又慢慢下沈,就像是雪花墜落壹般.明宗感到很奇怪,就問侍臣是什麽原因.侍臣回答說"這是君山的白鶴泉(即柳毅井)水,泡黃翎毛(即銀針茶)緣故."明宗心裏十分高興,立即下旨把君山銀針定為"貢茶".君山銀針沖泡時,棵棵茶芽立懸於杯中,極為美觀的.
8、白毫銀針的傳說(綠茶)
福建省東北部的政和縣盛產壹種名茶,色白如銀形如針,據說此茶有明目降火的奇效,可治"大火癥",這種茶就叫"白毫銀針".
傳說很早以前有壹年,政和壹帶久旱不雨,瘟疫四起,在洞宮山上的壹口龍井旁有幾株仙草,草汁能治百病.很多勇敢的小夥子紛紛去尋找仙草,但都有去無回.有壹戶人家,家中兄妹三人誌剛,誌誠和誌玉.三人商定輪流去找仙草.這壹天,大哥來到洞宮山下,這時路旁走出壹位老爺爺告訴他說仙草就在山上龍井旁,上山時只能向前不能回頭,否則采不到仙草.誌剛壹口氣爬到半山腰,只見滿山亂石,陰森恐怖,但忽聽壹聲大喊"妳敢往上闖!",誌剛大驚,壹回頭,立刻變成了這亂石崗上的壹塊新石頭.誌誠接著去找仙草.在爬到半山腰時由於回頭也變成了壹塊巨石.找仙草的重任終於落到了誌玉的頭上.她出發後,途中也遇見白發爺爺,同樣告訴她千萬不能回頭等話,且送她壹塊烤糍粑,誌玉謝後繼續往前走,來到亂石崗,奇怪聲音四起,她用糍粑塞住耳朵,堅決不回頭,終於爬上山頂來到龍井旁,采下仙草上的芽葉,並用井水澆灌仙草,仙草開花結子,誌玉采下種子,立即下山.回鄉後將種子種滿山坡.這種仙草便是茶樹,,這便是白毫銀針名茶的來歷.
9、白牡丹的傳說
福建省福鼎縣盛產白牡丹茶,傳說在西漢時期,有位名叫毛義的太守,因看不慣貪官當道,於是棄官隨母去深山老林歸隱。母子倆來到壹座青山前,只覺得異香撲鼻,經探問壹位老者得知香味來自蓮花池畔的十八棵白牡丹,母子倆見此處似仙境壹般,便留了下來。壹天,母親因年老加之勞累,病倒了。毛義四處尋藥。壹天毛義夢見了白發銀須的仙翁,仙翁告訴他“治妳母親的病須用鯉魚配新茶,缺壹不可。”毛義認為定是仙人的指點。這時正值寒冬季節,毛義到池塘裏踴冰捉到了鯉魚,但冬天到哪裏去采新茶呢?正在為難之時,那十八棵牡丹竟變成了十八仙茶,樹上長滿嫩綠的新芽葉。毛義立即采下曬幹,白毛茸茸的茶葉竟像是朵朵白牡丹花。毛義立即用新茶煮鯉魚給母親吃,母親的病果然好了。後來就把這壹帶產的名茶叫做“白牡丹茶”。
10、茉莉花茶的傳說
很早以前北京茶商陳古秋同壹位品茶大師研究北方人喜歡喝什麽茶,陳古秋忽想起有位南方姑娘曾送給他壹包茶葉未品嘗過,便尋出請大師品嘗。沖泡時,碗蓋壹打開,先是異香撲鼻,接著在冉冉升起的熱氣中,看見有壹位美貌姑娘,兩手捧著壹束茉莉花,壹會功夫又變成了壹團熱氣。陳古秋不解就問大師,大師說:“這茶乃茶中絕品‘報恩茶’”。陳古秋想起三年前去南方購茶住客店遇見壹位孤苦伶仃少女的經歷,那少女訴說家中停放著父親屍身,無錢殯葬,陳古秋深秋深為同情,便取了壹些銀子給她。三年過去,今春又去南方時,客店老板轉交給他這壹小包茶葉,說是三年前那位少女交送的。當時未沖泡,誰料是珍品。“為什麽她獨獨捧著茉莉花呢?”兩人又重復沖泡了壹遍,那手捧茉莉花的姑娘又再次出現。陳古來壹邊品茶壹邊悟道:“依我之見,這是茶仙提示,茉莉花可以入茶。”次年便茉莉花加到茶中,從此便有了壹種新茶類茉莉花茶.
茶的成語:
茶飯無心 沒有心思喝茶吃飯。形容心情焦慮不安
酒余茶後 指隨意消遣的空閑時間
不茶不飯 不思飲食。形容心事重重。
殘茶剩飯 殘留下的壹點茶水,剩下來的壹點食物。
茶余飯後 泛指休息或空閑的時候。
茶余酒後 泛指休息或空閑的時候。
粗茶淡飯 粗:粗糙、簡單;淡飯:指飯菜簡單。形容飲食簡單,生活簡樸。
三茶六飯 比喻招待客人非常周到。
茶余飯飽 泛指閑暇之時。元·關漢卿《鬥鶴鵲·女校尉》曲:“茶余飯飽邀故友,謝館秦樓,散悶消愁。”明·湯顯祖《牡丹亭·訓女》:“從今後茶余飯飽破工夫,玉鏡臺前插架書。”也作“茶余飯後”。沙汀《炮手》:“他看出他的失慎已經成了~的重要話柄。”又作“茶余飯後”。瞿秋白《
家常茶飯 家庭中的日常飲食。多用以喻極為平常的事情。
酒後茶餘 見“酒餘茶後”。
酒餘茶後 指隨意消遣的空閑時間。
浪酒閑茶 指風月場中的吃喝之事。
榷酒征茶 征收酒茶稅。亦泛指苛捐雜稅。
三茶六禮 猶言明媒正娶。我國舊時習俗,娶妻多用茶為聘禮,所以女子受聘稱為受茶。六禮,即婚姻據以成立的納采、問名、納吉、納征、請期、親迎六種儀式。參閱明陳耀文《天中記》卷四四、《儀禮·士昏禮》。
挑茶斡刺 尋事生非。
酒後茶余 〖解釋〗指隨意消遣的空閑時間。
苦茶
我把傷感的心事倒滿
漸漸裝滿了我壹生的杯子
我用淚水泡了壹杯苦茶
擰開開關的那壹刻
整個屋子裏有
鹹鹹的 充滿血腥的氣味
這壹杯苦茶
這壹杯苦茶
待到何時才能將它融化
將它蒸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