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 子虛烏有
拼音: zǐ xū wū yǒu
解釋: 子虛:並非真實;烏有:哪有。指假設的、不存在的、不真實的事情。
出處: 漢·司馬相如著《子虛賦》:“楚使子虛使於齊,王悉發車騎,與使者出畋。畋罷,子虛過奼烏有先生,亡是公存焉。”
舉例造句: 文貴征實,不蘄於振奇,所以愧文士子虛烏有之習也。 ★清·沈惟賢《萬國演義序》?
拼音代碼: zxwy
近義詞: 捕風捉影、荒誕不經、海市蜃樓
反義詞: 千真萬確、鐵證如山、勿庸置疑
燈謎: 壹點不在乎
用法: 作謂語、定語;指虛無
1(打壹成語)
成語: 獨樹壹幟
拼音: dú shù yī zhì
解釋: 樹:立;幟:旗幟。單獨樹起壹面旗幟。比喻獨特新奇,自成壹家。
出處: 清·袁枚《隨園詩話》卷三:“元、白在唐朝所以能獨樹壹幟者,正為其不襲盛唐窠臼也。”
舉例造句: 蘇軾也擅長書法,他取法顏真卿,但能獨樹壹幟,與蔡襄、黃庭堅、米芾並稱宋代四大家。
拼音代碼: dsyz
近義詞: 別具壹格、獨辟蹊徑、標新立異
反義詞: 如出壹轍、蹈常襲故、步人後塵
燈謎: 衛;另立山頭
用法: 作謂語、定語;指自成壹家
英文: fly one's own colo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