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兔之勢。
脫兔之勢,漢語成語,拼音是tuō tù zhī shì,出自唐·陸龜蒙《雜諷》。
脫兔之勢的相關詞:?脫粟布被、脫靴磨墨、脫兔之勢、脫皮掉肉、脫口成章、脫白掛綠。
脫兔之勢的意思:詞目脫兔之勢讀音tuōtùzhīshì釋義變化非常迅速的形勢。比喻行動非常迅速。出處唐·陸龜蒙《雜諷》:“攻如餓鴟叫,勢若脫兔急。”
近義詞的意思:
1、脫穎而出:脫穎而出壹詞與毛遂自薦的典故相關。穎;尖子,脫穎而出指錐尖透過布袋顯露出來,比喻人的本領全部露出。毛遂在自薦的時候遭平原君拒絕,平原君以錐子和布袋作喻,說毛遂沒有能耐,毛遂則繼續以錐子之喻反駁,後來毛遂得以跟隨,果真起到重要作用。毛遂,春秋時期薛國(今屬山東省滕州市)人,死後葬於今天的滕州市官橋鎮火車站所在地,後因民國年間修津浦鐵路遷至官橋火車站西,並有王學仲題寫“毛遂之墓”。相傳毛遂倉口(今南沙河鎮倉口村壹帶,春秋時期屬滕國)人,身為趙公子平原君趙勝的門客,居平原君處三年未得展露鋒芒。公元前257年,他自薦出使楚國,促成楚、趙合縱,聲威大振,並獲得了“三寸之舌,強於百萬之師”的美譽。
2、脫口成章:出口便成文章。比喻才思敏捷。
3、脫兔之勢:詞目脫兔之勢讀音tuōtùzhīshì釋義變化非常迅速的形勢。比喻行動非常迅速。出處唐·陸龜蒙《雜諷》:“攻如餓鴟叫,勢若脫兔急。”
4、脫粟布被:脫粟布被是漢語詞匯,拼音為tuōsùbùbèi,出自《晏子春秋·內篇》。
5、兔缺烏沈:猶兔走烏飛。形容光陰迅速流逝。
6、脫靴磨墨:指極力侍侯與討好文人。
7、脫天漏網:指不受約束地胡作非為。
8、脫口而出:不加思索,隨口說出。
9、脫穎囊錐:脫穎囊錐,讀音為tuōyǐngnángzhuī,成語,比喻才能出眾者。
10、脫韁之馬:脫韁之馬,成語,比喻脫離羈絆的人或失去了控制的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