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怒發沖冠
讀音:[ nù fà chōng guān ]
釋義:指憤怒得頭發直豎,頂著帽子。形容極端憤怒。
出處:《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相如因持璧卻立;倚柱;怒發上沖冠。”
2、勃然大怒
讀音:[ bó rán dà nù ]
釋義:勃然:突然。突然變臉大發脾氣。
出處:《漢書·谷永傳》:“是故皇天勃然發怒。”
3、抓耳搔腮
讀音:[ zhuā ěr sāo sāi ]
釋義:形容焦急、苦悶,生氣時想不出辦法的樣子。也形容高興得不知怎麽辦才好的樣子。
出處:清·李汝珍《鏡花緣》第三十五回:“多九公道:‘那送禮人說:國舅因今日王妃進宮,送這禮物,預備王妃賞賜宮人。豈非送給林兄麽?’唐敖聽了,只急的抓耳搔腮。”
4、咬牙切齒
讀音:[ yǎo yá qiè chǐ ]
釋義:切齒:咬緊牙齒,表示痛恨。 形容極端仇視或痛恨。也形容把某種情緒或感覺竭力抑制住。
出處:元·孫仲章《勘頭巾》第二折:“為甚事咬牙切齒;唬得犯罪人面色如金紙。”
5、恨之入骨
讀音:?[ hèn zhī rù gǔ ]?
釋義:恨到骨頭裏去。 形容痛恨到極點。
出處:《東周列國誌》十七回:“蔡哀侯始知中了息侯之計;恨之入骨。”
6、積羞成怒
讀音:[ jī xiū chéng nù ]
釋義:猶惱羞成怒。指羞愧至極,轉生憤怒。
出處:梁啟超《清議報壹百冊祝辭並論報館之責任及本館之經歷》:“既而臣民犯顏,友邦側目,誌不得逞,遂乃積羞成怒,大興黨獄。”
7、怒氣沖天
讀音:[ nù qì chōng tiān ]
釋義:怒氣沖上天空。形容憤怒到極點。
出處:元·楊顯之《瀟湘雨》第四折:“只落口嗔嗔忿忿;傷心切齒;怒氣沖天。”
8、惱羞成怒
讀音:[ nǎo xiū chéng nù ]
釋義:因又惱又羞而大發脾氣
出處: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六回:“知道王協臺有瞧他不起;壹時惱羞成怒。”
9、雷霆之怒
讀音:[ léi tíng zhī nù ]
釋義:雷霆:霹靂。象霹靂壹樣的盛怒。形容憤怒到了極點。
出處:《三國誌·吳誌·陸遜傳》:“今不忍小忿,而發雷霆之怒,違垂堂之戒,輕萬乘之重,此臣之所惑也。”
10、驚濤怒浪
讀音:[ jīng tāo nù làng ]
釋義:洶湧嚇人的浪濤。比喻險惡的環境或尖銳激烈的鬥爭。同“驚濤駭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