醍醐灌頂(醍醐:從牛乳提煉出的純酥油)指用純酥油澆到頭上。最初佛家以此比喻灌輸智慧,使人徹底覺悟。後比喻聽了高明的意見使人受到很大啟發,徹底醒悟。也形容清涼舒適。
成語出處
唐《敦煌變文集·維摩詰經講經文》:“令問維摩,聞名之如露入心,***語似醍醐灌頂。”後世據此典故引申出成語“醍醐灌頂”。
成語典故
醍醐是上乘的乳制品經萃取而得,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對其解釋道:“做酪時,上壹重凝者為酥,酥上如油者為醍醐”,並將其稱為“仙家酒”。醍醐因其珍貴的特質,被用來比喻出類拔萃的人。
佛教在傳播過程中,也常以醍醐來解釋教義,如《涅槃經》中有“譬如從牛出乳,從乳出酪,從酪出生酥,從生酥出熟酥,從熟酥出醍醐,醍醐最上”,意思是“從牛奶中產生奶酪,從奶酪中產生生酥油,從生酥油裏產生熟酥油,從熟酥油裏提煉出醍醐”,用這樣的過程來解釋“眾生皆有佛性”。
醍醐是最高級、最上等的,也因此慢慢具有了最高佛法、精髓的含義。灌頂則是佛教重要儀式,據說,最早源於印度。在印度國王登位,或者要冊立太子時,要用四方海水澆灑在繼位國王或者太子頭頂,寓意“富有四海”。
後來被用於密教之中,弟子入門時,師父會向弟子頭頂灑上寶瓶所盛的水(佛門特殊的大悲水),表示“以甘露法水而灌佛子之頂”,或者把醍醐灑在頭頂上,意為灌輸智慧,使其大徹大悟。
成語寓意
俗話說“聽君壹席話,勝讀十年書”,壹個人想要做出壹番成就,並非壹定要使自己冥思苦想,閉門造車。人們在處理比較復雜棘手的問題時,壹定要深思熟慮,但壹個人的思路畢竟有限,不妨聽聽來自各方面的意見,綜合判斷,得出正確的結論,這對於成功是大有益處的。
每個人的思考方法都有壹定的局限性,因此,只有不斷地廣泛地全面地吸納別人的意見和建議,才能夠醍醐灌頂,茅塞頓開做到群策群力、萬無壹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