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四字成語 - 推薦壹些好記的成語

推薦壹些好記的成語

拔苗助長[bá miáo zhù zhǎng]?

[釋義] 比喻違反事物發展的客觀規律,急於求成,反而壞事。

[出處] 郭沫若《雄雞集·關於發展學術與文藝的問題》:“命令主義就合乎中國古代的壹個寓言,叫做‘拔苗助長’。結果被拔起的苗不僅不能成長,反而枯槁了...

跋山涉水[bá shān shè shuǐ]

[釋義] 跋山:翻過山嶺;涉水:用腳趟著水渡過大河。翻山越嶺,趟水過河。形容走遠路的艱苦。

[出處] 楊朔《熔爐》:“黃金寶夾在進軍的行列裏;跋山涉水;越練越強。”

百看不厭[bǎi kàn bù yàn]?

[釋義] 對喜歡的人、事物等看多少遍都不覺得厭煩,比喻非常喜歡和很有深度的欣賞價值;對喜歡的人、事物等看多少遍都不滿足,比喻非常喜歡。

[出處] 宋·蘇軾《送安敦秀才失解西歸》

搬弄是非[bān nòng shì fēi]

[釋義] 搬弄:挑拔。把別人的話傳來傳去,有意挑拔,或在背後亂加議論,引起糾紛。 ?

[出處] 元·李壽卿《伍員吹簫》第壹折:“他在平公面前;搬弄我許多的是非。”

不約而同[bù yuē ér tóng]

[釋義] 約:相約。 事先沒有約定而相互壹致。

[出處] 《史記·主父偃傳》:“應時而皆動;不謀而俱起;不約而同合。”

不折不扣[bù zhé bù kòu]

[釋義] 折、扣:出售商品時,按定價減去的成數。沒有折扣,表示完全、十足的意思。

[出處] 茅盾《子夜·壹》:“他那二十多年足不出戶的生活簡直是不折不扣的墳墓生活!”

暢所欲言[chàng suǒ yù yán]

[釋義] 暢:盡情,痛快。暢快地把要說的話都說出來。

[出處] 宋·黃庭堅《與王國彥長書》:“紙窮不能盡所欲言。”

車水馬龍[chē shuǐ mǎ lóng]

[釋義] 車像流水,馬像遊龍。形容來往車馬很多,連續不斷的熱鬧情景。

[出處] 南唐·李煜《望江南》詞:“還似舊時遊上苑;車如流水馬似龍。”

稱心如意[chèn xīn rú yì]

[釋義] 形容心滿意足,事情的發展完全符合心意。

[出處] 宋·朱敦儒《樵歌·感皇恩》:“稱心如意;剩活人間幾歲?”

春和景明[chūn hé jǐng míng]

[釋義] 春光和煦,風景鮮明艷麗。

[出處] 宋·範仲淹《嶽陽樓記》:“至若春和景明,波瀾不驚,上下天光,壹碧萬頃。” ?

當之無愧[dāng zhī wú kuì]

[釋義] 無愧:毫無愧色。當得起某種稱號或榮譽,無須感到慚愧。

[出處] 宋·歐陽修《回丁判官書》:“夫人有厚己而自如者;恃其中有所以當之而不愧也。”

道聽途說[dào tīng tú shuō]

[釋義] 道、途:路。 路上聽來的、路上傳播的話。泛指沒有根據的傳聞。

[出處] 《論語·陽貨》:“道聽而塗(途)說;德之棄也。”

峰回路轉[fēng huí lù zhuǎn]

[釋義] 峰巒重疊環繞,山路蜿蜒曲折。形容山水名勝路徑曲折復雜。

[出處] 宋·歐陽修《醉翁亭記》:“峰回路轉,有亭翼然臨於泉上者,醉翁亭也。”

剛正不阿[gāng zhèng bù ē]

[釋義] 阿:迎合,偏袒。剛強正直,不逢迎,無偏私。

[出處] 明·余繼登《典故紀聞》卷十四:“有正大不阿,不行私謁者,便以為不賢。”

各持己見[gè chí jǐ jiàn]

[釋義] 持:抓住不放。各人都堅持自己的意見。

[出處] 明·馮夢龍《古今小說·明悟禪師趕五戒》:“兩人終日談論;依舊各持己見;不相上下。”

駭人聽聞[hài rén tīng wén]

[釋義] 駭:震驚。使人聽了非常吃驚、害怕。

[出處] 宋·朱熹《朱文公文集·答詹師書》:“浙中近年怪論百出;駭人聽聞;壞人心術。”

厚此薄彼[hòu cǐ bó bǐ]

[釋義] 重視或優待壹方,輕視或怠慢另壹方。 比喻對兩方面的待遇不同。

[出處] 明·袁宏道《廣莊·養生主》:“皆吾生即皆吾養;不宜厚此薄彼。”

按圖索驥[àn tú suǒ jì]

[釋義] 索:找;驥:良馬。按照畫像去尋求好馬。比喻墨守成規辦事;也比喻按照線索去尋求。

[出處] 元·袁桷《清容居士集·示從子瑛》詩:“隔竹引龜心有想;按圖索驥術難靈。”

斑駁陸離[bān bó lù lí]

[釋義] 斑駁:色彩雜亂;陸離:參差不壹。形容色彩紛雜。

[出處] 清·蒲松齡《聊齋誌異 ·古瓶》:“其旁有磁瓶二、銅器壹、器大可合抱;重數十斤;側有雙環;不知何用;斑駁陸離;瓶亦古。”

篳路藍縷[bì lù lán lǚ]

[釋義] 篳路:柴車;藍縷:破衣服。駕著簡陋的車,穿著破爛的衣服去開辟山林。形容創業的艱苦。

[出處] 《左傳·宣公十二年》:“篳路藍縷;以啟山林。”

伯仲之間[bó zhòng zhī jiān]

[釋義] 伯仲:兄弟排行的次第,伯是老大,仲是老二;間:中間。比喻差不多,難分優劣。

[出處] 三國·魏·曹丕《典論·論文》:“傅毅之於班固;伯仲之間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