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四字成語 - 材用是什麽成語

材用是什麽成語

大材小用

成語拼音:dà cái xiǎo yòng

成語解釋:大器物派小用場;表示使用不當。比喻才能很高的人屈就於下職位。不能充分發揮其才智。亦指人事安排不恰當而屈才。

成語出處:宋 陸遊《送辛幼安殿撰造朝》詩:“大材小用古所嘆,管仲蕭何實流亞。”

成語用法:大材小用主謂式;作賓語、定語;指人事安排不當。

成語結構:偏正式成語

成語年代:古代成語

成語辨形:材,不能寫作“才”。

近義詞:大器小用、明珠彈雀、牛鼎烹雞

反義詞:人盡其材、物盡其用、知人善用

成語例子:

1 這位詩人雖然抱負遠大,卻始終被大材小用。

2 他這麽高的文化,來幹這種事,真是大材小用。

3 殺雞用牛刀真的是大材小用。

4 妳不要認為這對妳是大材小用,有才無才,才大才小,我們都要經過實踐檢驗才能承認。

5 妳來敝公司幫忙,可說大材小用,請暫委屈壹下吧。

6 壹個人有沒有才能,要經過客觀實踐的檢驗才能知曉,有的人自恃才高,總以為自己大材小用,受了委屈,這也大可不必。

7 大材小用古所嘆,管仲蕭何實流業。(宋 陸遊《送辛幼安殿撰造朝》詩)

成語故事:

南宋著名愛國詞人辛棄疾,父親在他童年就去世,由祖父撫養成人。辛棄疾曾拜當時著名的田園詩人劉瞻為師,並和黨懷英兩人是劉瞻最得意的學生。有壹次,劉瞻問他們兩人道:“孔子曾經要學生談各人的誌向,我也問問妳們將來準備幹什麽?”黨懷英回答說:“讀書為了做官,為了取得功名,光宗耀祖。我壹定要到朝廷裏去做大官;如果做不了官,就回家隱居,學老師的樣子寫田園詩。”

劉瞻聽了很高興,連連稱好,認為他的誌向很高潔。辛棄疾卻回答說:“我不想做官,我要用詞寫盡天下的賊,用劍殺盡天下的賊!”劉瞻聽了大吃壹驚,要辛棄疾今後不要再說這樣荒唐的話。此後,辛、黨兩人的生活道路截然不同:辛棄疾英勇地投身到抗金的民族戰場上去,以愛國詞人著稱於世;而黨懷英則混跡於金人統治集團,為金人作了壹些幫閑乃至幫兇的工作。

金人南侵後,辛棄疾組織了兩千多人的隊伍在故鄉起義。後來,又率領隊伍投奔濟南府農民耿京組織的起義軍。不久,起義軍接受朝廷任命,與朝廷的軍隊配合作戰,打擊南侵的金軍。但由於投降派的排擠和打擊,辛棄疾後來曾長期閑居在江西上饒壹帶。1203年春,才被任命為紹興府知府兼浙江東路安撫使。這壹年,辛棄疾已經六十四歲了。

紹興西郊有壹處地方叫三山,當時著名的愛國詩人陸遊就在那裏閑居。陸遊比辛棄疾大十五歲,當時快八十歲了,他的愛國詩句早已為辛棄疾所景仰,因此辛棄疾到任不久,就去拜訪了這位前輩,兩人壹起議論國家大事,相見恨晚。陸遊聽了辛棄疾對形勢的分析和統壹、全國的設想,覺得他是壹個很有才能的人,希望他在事業上取得成功。

次年春天,宋寧宗降下聖旨,要辛棄疾到京城臨安去,征詢他對北伐金國的意見。”辛棄疾把這件事告訴陸遊,陸遊覺得這是辛棄疾施展自己才能的好機會,為他感到高興。

為了鼓勵辛棄疾發揮自己的才能,陸遊特地寫了壹首長詩贈給他。詩中寫道,“辛棄疾是古代大政治家、軍事家管仲、蕭何壹流的人物,現在當浙江東路安撫使,實在是把大的材料用在小處;鼓勵他為恢復中原而努力,千萬不要因為受到排擠不得誌而介意。六十六歲那年,這位始終是被大材小用的愛國英雄,終於在憂憤中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