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示“水能載舟,亦能覆舟”意思的四字成語是“載舟覆舟”。
釋義
載舟覆舟zài zhōu fù zhōu:民眾猶如水,可以承載船,也可以傾覆船。比喻人民是決定國家興亡的主要力量。
出處
先秦·荀況《荀子·王制》:“傳曰:‘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則載舟,水則覆舟。’此之謂也。”
相關故事
原文
馬駭輿,則君子不安輿;庶人駭政,則君子不安位。馬駭輿,則莫若靜之;庶人駭政,則莫若惠之。選賢良,舉篤敬,興孝悌,收孤寡,補貧窮。如是,則庶人安政矣。庶人安政,然後君子安位。傳曰:“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則載舟,水則覆舟。”此之謂也。
譯文
馬驚恐車,那麽君子就不能安坐在車上;平民百姓驚恐政事,那麽君子就不能安坐政位。馬驚恐車,就不如使馬安靜;平民百姓驚恐政事,就不如給他們實惠。選拔賢能的人,推舉忠厚恭敬的人,提倡孝敬和友愛,收養孤寡之人,補助貧窮的人,如果這樣,那麽平民百姓就會安心政事政局,然後君子也就會安於政位。傳說:“君主,是船;平民百姓是水。水能承載船只,也能傾覆船只。”說的就是這個意思。
造句
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載舟覆舟,所宜深慎,奔車朽索,其可忽乎!
載舟覆舟的思想,反映了古代壹些有識之士對人民力量的認識。
我們對那些載舟覆舟的人必須提高警惕。
當權者,應該知道人民能夠載舟覆舟這個道理。
歷代的開明君王都懂得順應民心、載舟覆舟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