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江倒海,漢語成語,拼音是fān jiāng dǎo hǎi,意思是原形容雨勢大,後形容力量或聲勢非常壯大。
出自《太白陰經·祭風伯文》,《夜宿陽山磯》。多喻力量或聲勢非常壯大。 唐 顧況?《龍宮操》:“鮫人織綃采藕絲,翻江倒海傾 吳 蜀 。”《兒女英雄傳》第二壹回:“再說當年如 鄭芝龍 、 郭婆帶 這班大盜鬧得那樣翻江倒海,尚且網開三面,招撫他來,饒他壹死,何況這些幺麽小醜!”
翻江倒海示例
再說當年,如鄧芝龍、郭婆等,帶這班大盜,鬧得那翻江倒海,尚且網開三面。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要尊重前輩,因為他們個個都有過翻江倒海般的經歷,實在是我們的好向導、好參謀。為三個錢的油,兩個大的醋,他能鬧得翻江倒海。——老舍《趕集·柳家大院》
且說薛姨媽家中被金桂攪得翻江倒海,看見婆子回來,說起岫煙的事,寶釵母女二人不免滴下淚來。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九十回。聯合式;作定語、狀語、補語;形容水勢浩大。近義詞?排山倒海、移山倒海,反義詞:風平浪靜。
以上內容參考:百度百科—— 翻江倒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