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讀法:máo sè dùn kāi
近義詞組:恍然大悟
反義詞組:冥頑不靈
使用方法:主謂式;作謂語、定語、狀語;含褒義
成語出處:《孟子·盡心下》:“山徑之蹊間,介然用之而成路;為間不用,則茅塞之矣。”
歇後語:麻黃湯發汗
分茅裂土:基本解釋:原指古代帝王分封諸侯時舉行的儀式。後稱分封諸侯。
拼音讀法:fēn lù yáng biāo
使用舉例:朕自當~,以爵卿等。(明·許仲琳《封社演義》第九十四回)
近義詞組:分茅列土
使用方法:聯合式;作謂語;指分封諸侯
成語出處:《尚書·禹貢》:“厥貢惟土五色。”
初出茅廬:基本解釋:原比喻新露頭腳。現比喻剛離開家庭或學校出來工作。缺乏經驗。
拼音讀法:chū chū máo lú
使用舉例:那傻小子是“~”,我們準可以掃光他!(魯迅《仿惶·高老夫子》)
近義詞組:初露頭角、乳臭未幹、初露鋒芒
反義詞組:老成持重、老馬識途
使用方法:動賓式;作謂語、賓語、定語;用於剛出道
成語出處:《三國演義》第三九回:“直須驚破曹公膽,初出茅廬第壹功。”
歇後語:諸葛亮別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