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四字成語 - 楚莊王:成語“壹鳴驚人”便是源於此人

楚莊王:成語“壹鳴驚人”便是源於此人

原標題:楚莊王:成語“壹鳴驚人”便是源於此人

楚莊王:成語“壹鳴驚人”便是源於此人

相傳禹劃九州後,始有荊州。荊州是楚文化的發祥地。在古代,荊、楚是指同壹地區。荊、楚本是同壹種樹木的名稱,《說文解字》:“楚,叢木,壹名荊也。”據記載,荊楚作為地名,先是稱荊,後才稱楚。楚國是我國古代歷時最長的諸侯國,從周初立國算起,至公元前223年秦亡楚止,***歷八百余年。夏、商時,楚人南徙至漢水和荊山壹帶,才開始有了“荊楚”、“楚蠻”之稱。周初,因熊氏佐周天子有功,熊繹被周王室封於楚蠻,使得“楚”成為“楚蠻”的正式國號兼族名。

荊州的紀南城遺址古稱“郢”,是春秋戰國時期楚國的都城。而楚國最具傳奇色彩的傑出人物當屬楚莊王。據《史記.楚世家第十》記載,楚莊王在即位後的三年中,日夜作樂,不出號令,且不準大臣進諫。大臣伍舉,見莊王左抱鄭姬,右擁越女,終日在鐘聲鼓樂中飲酒作樂。實在看不下去了,他便以寓言的形式諷諫:“有鳥在於阜,三年不蜚不鳴,是何鳥也?”莊王曰:“三年不蜚,蜚將沖天;三年不鳴,鳴將驚人。”(成語“壹鳴驚人”的出處)後又在大夫蘇從的勸諫下,遂罷樂聽政。此後,莊王任賢用能,開疆拓土,使楚國疆域最廣時達到北至黃河,東達海濱,南跨湖廣,西連巴蜀的範圍,成為“車千乘,馬萬匹”大國,並成為春秋五霸之壹。郢都也成了當時南方最大、最繁華的大都市。漢.桓譚《新論》記載:“楚之郢都,車轂擊,民肩摩,市路相排突,號為朝衣鮮而暮衣敝。”意思是,在郢都,車挨車,人擠人,早上穿新衣服出去,黃昏時新衣就被擠壞變成了破衣。可見當時郢都(荊州)的繁華。

在荊州博物館(全國地市級博物館中最大的)中,我們可以透過荊州地區的出土文物,穿越歲月時空,管中窺豹般地看壹看當時荊州的繁榮。

荊州又是三國文化的誕生與繁衍之地。為了爭奪荊州,劉、孫、曹三家在壹部《三國演義》裏演繹出了無數故事,荊州也就成了三國權謀較量的歷史縮影。

漢末,荊州轄七郡(漢時設置州、郡、縣三級制),分別是:南陽郡、南郡、江夏郡、零陵郡、桂陽郡、武陵郡、長沙郡。

關於荊州的戰略地位,諸葛亮在《隆中對策》中就指出:荊州“北據漢沔,利盡南海,東連吳會,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國。”魯肅則稱:荊州“沃野萬裏,士民殷富,若據而有之,此帝王之資。”

赤壁大戰後,荊州七郡分為:曹操控南陽郡,孫權占南郡和江夏郡的部分地區,劉備則將本應屬孫權的武陵、長沙、桂陽和零陵四郡借走,以為攻取益州的基地。從而演繹出“甘露寺孫權嫁妹”;“周郎妙計安天下,賠了夫人又折兵”;“劉備借荊州,有借無還”;“關羽大意失荊州”;“火燒七百裏連營”等等這些與荊州有關精彩故事。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白發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壹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附笑談中。”這首羅貫中在《三國演義》中的開篇詞,具有看破紅塵,穿越時空的力量。它告訴人們這樣壹個道理:是非成敗,古今英雄,最終都無法避免地化為在壹壺濁酒後的笑談中。

其實,如今到荊州能看到的古跡就是荊州古城墻。城墻位於荊州區,它依地勢而起伏,順湖池而迂回,蜿蜒伸展,狀若遊龍,是我國南方保存最為完整的古城墻。現在看到的城墻是在歷經了唐、宋、元、明幾朝,幾毀幾修後,於清順治三年(1646年)依明城垣而建的。當妳沿著馬道登城時,妳會發現有部分保護起來的城磚燒制著文字。據說,它比長城上目前最早的壹塊城磚還要早二百零七年呢。

還有壹個古跡在博物館旁,叫“開元觀”,是唐玄宗開元年間所建的道觀。因為年久失修,沒有對外開放。道觀為壹進三殿,其中祖師殿是明萬歷年間重建的,其余的建築為明清時重修。道觀旁壹亭內存壹具石槽,傳說是關雲長據守荊州時使用過的餵馬槽。

離荊州城墻不遠,是壹條仿古街,因為明朝首輔張居正是荊州人,所以這條街叫張居正街。現在,又在他的原宅地遺址上建起了“張居正故居”。我以為,這些仿古建築和全國不少地方的壹樣,都是為了商業利益而利用名人效應建造的,也不知是好?還是不好?不過,話又說回來,如果對這些仿古建築保護得法,沒準再過百年,這些假冒產品又會成為真古董呢!但,百年以後的事情,誰又能說得準呢?

(本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