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鐘暮鼓的暮是傍晚的意思。
釋義:暮:傍晚。晨:早晨 晚上打鼓,早上敲鐘。比喻可以使人警覺醒悟的話。
出處:唐·李成用《山中》詩:“朝鐘暮鼓不到耳,明月孤雲長掛情。”例子:但見丹霞翠壁遠近映樓閣,~杳靄羅幡幢。(宋·歐陽修《廬山高》詩)
近義詞 暮鼓晨鐘
用法:作主語、賓語、定語;比喻令人警悟的話。
古人劃壹晝夜為十二時辰,分別以地支(子醜寅卯)序之,每個時辰相當於今日的兩個小時。以圭表或銅壺測得時辰,便擊鼓報時,以便讓民眾知曉。但鼓聲傳的範圍有限,齊武帝( 483 年- 493 年)時,為使宮中都能聽見報時聲,便在景陽樓內懸壹口大銅鐘,改為只在晚上擊鼓報時,首開先河。
為了使使鐘聲傳播更遠,除了銅鐘越鑄越大之外,還建較高的鐘樓,與鼓樓相對,朝來擊鐘,夜來擊鼓。 簡單點說,就是古時候統壹時間用的。像西安,鐘樓旁邊不遠處,就是鼓樓。
晨鐘暮鼓是壹個成語,也可說成暮鼓晨鐘。原為佛教規矩,寺廟壹般晚上打鼓,早晨敲鐘,不僅反應了寺院曾人的有規矩的生活,也比喻可以使人警覺醒悟。晨鐘暮鼓的時間也有講究,晨鐘時間壹般在早晨5點至7點,暮鼓是指晚上5點到9點這段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