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欺欺人的解釋是欺騙自己,也欺騙別人。
自欺欺人(拼音:zì qī qī rén)是壹個成語,最早出自於宋·黎靖德《朱子語類》。自欺欺人指既欺騙自己,也欺騙別人;常用以不肯面對事實。含貶義;在句中壹般作謂語、定語、分句。
成語故事從前,有壹個楚國人,他每天都過著貧窮的日子,偶然的壹次讀到了《淮南方》這本書。他看到書中寫著有“螳螂窺探蟬時用樹葉遮蔽自己的身體,可以用這種方法隱蔽自己的形體,於是這個楚國人就在樹下仰起身子摘取樹葉,就是螳螂窺伺蟬時使用來隱身的那片樹葉。
想不到壹不小心沒抓牢,這片樹葉落到樹底下,由於樹下原先已經有許多的落葉,因此不能再輕易分辨出哪片是螳螂隱身的那片樹葉。於是,楚人便掃集收取樹下的好幾筐樹葉拿回家中,然後壹片壹片地用樹葉遮蔽起自己,問自己的妻子說:妳可以看得見我嗎?妻子開始總是回答說看得見。
過了壹天,妻子就厭煩疲倦得無法再忍受了,只好欺騙他說我看不見妳了。此時楚人內心暗自高興,攜帶著自以為是可以隱身的葉子進入集市,當著面拿取人家的貨物。結果差役把他捆綁起來,送到了縣衙門裏,由縣官審問他,但聽他說了事情的本末之後大笑起來,把他放了,也沒有治罪。?
自欺欺人的成語寓意:
這個故事告訴人們,自己騙自己的想法和做法都是十分愚蠢的,自欺欺人是壹種無知,同時也是壹種消極的生活態度。人們必須堅決摒棄這種荒謬的念頭,與其欺騙自己,欺騙別人,倒不如面對現實,面對自己,尋找可以解決問題的方法。
所以無論什麽時候,面對什麽事情,人們都要時刻保持清醒的頭腦,辨別是非,什麽應該做,什麽不應該做,不能自作聰明,想著欺騙別人,實際上正是欺騙著自己。要懂得三思而後行,而不是壹味地逃避,那樣才能過真正意義上自己想要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