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四字成語 - 知識的成語

知識的成語

關於知識的成語如下:

愚昧無知

成語解釋:非常愚笨;糊塗;又沒有知識。

成語出處:唐 玄奘《大唐西域記》:“自顧寡德,國人推尊,令襲大位,光父之業。愚昧無知,敢稀聖旨!”

淺見薄識

成語解釋:淺見:膚淺的見解。形容見聞不廣,知識貧乏。

成語出處:明·羅貫中《平妖傳》第二回:“此詩淺見薄識,乃荒唐之說,不知此乃坐井觀天,淺見薄識之輩。”

識字知書

成語解釋:謂有文化知識。

成語出處:清·李漁《奈何天·慮婚》:“莫說別個,就是闕忠輩呵,壹般也貌昂藏,識字知書,怎奈這命低微,執鐙隨鞭。”

不識不知

成語解釋:沒有多少知識。舊喻民風淳樸。

成語出處:戰國 鄭 列禦寇《列子 仲尼》:“堯乃微服遊於康衢,聞兒童謠曰:‘立我蒸民,莫匪爾極,不識不知,順帝之則。’”

略知皮毛

成語解釋:比喻稍知表面的情況或稍有膚淺的知識。

成語出處:清 李汝珍《鏡花緣》第17回:“才女才說學士大夫論及反切尚切瞠目無語,何況我們不過略知皮毛,豈敢亂談,貽笑大方!”

不辨菽麥

成語解釋:辨:分清;菽:豆類。分不清豆子和麥子。形容愚昧無知;或指缺乏實際生產知識。

成語出處:先秦 左丘明《左傳 成公十八年》:“周子有兄而無慧,不能辨菽麥。”杜預註:“菽,大豆也。豆麥殊形易別,故以為癡者之候。”

壹知半解

成語解釋:很貧乏的知識;很膚淺的理解。形容知道得不多;理解得不深。

成語出處:宋 嚴羽《滄浪詩話 詩辨》:“有分限之悟,有透徹之悟,有但得壹知半解之悟。”

知物由學

成語解釋:指要認識事物、獲得知識,就必須通過不斷地學習。

成語出處:漢·王充《論衡·實知》:“知物由學,學之乃知。”

寡見鮮聞

成語解釋:形容學識淺薄,見聞不廣,知識貧乏。

成語出處:漢 王褒《四子講德論》:“俚人不知,寡見鮮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