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義凜然:大義:正義;勇敢;凜然:嚴肅或敬畏的樣子.由於胸懷正義而神態莊嚴,令人敬畏.
正氣凜然:正氣:剛正之氣.凜然:可敬畏的樣子.形容正氣威嚴不可侵犯.
不怒自威:形容壹個人的雖然未曾動怒,但仍然不減威嚴的氣質.壹般用來形容身居高位或正氣凜然的領導型氣場.
不茍言笑:茍:茍且,隨便.不隨便說笑.形容態度莊重嚴肅.
川渟嶽峙:指水止不流,山高矗立.比喻人的凝重莊嚴.
冠冕堂皇:冠冕:古代帝王、官吏的帽子;堂皇:很有氣派的樣子.形容外表莊嚴或正大的樣子.
黃鐘大呂:黃鐘:我國古代音韻十二律中六種陽律的第壹律.大呂:六種陰律的第四律.形容音樂或言辭莊嚴、正大、高妙、和諧.
矜持不茍:矜持:保持莊嚴的態度;不茍:不草率.端莊嚴謹,毫不馬虎.
濟濟蹌蹌:濟濟:莊重恭敬;蹌蹌:舉止合乎禮儀,形容隊列整齊莊嚴,行動合乎禮儀.
清曹峻府:曹、府:官府.泛指莊嚴肅穆的官署.
2. 描寫神色的四字詞語愁眉苦臉chóu méi kǔ liǎn
成語解釋:皺著眉頭,哭喪著臉。形容愁苦的神色。
成語出處:元·王實甫《西廂記》第三本第二折:“對人前巧語花言,背地裏愁眉淚臉。”
例 句:成老爹氣得愁眉苦臉,只得自己走出去回那幾個鄉裏人去了。(清·吳敬梓《儒林外史》第四十八回)
得意之色dé yì zhī sè
成語解釋:得意:稱心如意。因非常稱心如意而露出傲慢的神色。
例 句:血的遊戲已經開頭,而角色又是青年,並且有得意之色。(魯迅《書信集·答有恒先生》)
失驚打怪shī jīng dǎ guài
成語解釋:形容神色慌張或動作忙亂。也形容大驚小怪。
成語出處:元·馬致遠《還牢末》第三折:“猛擡頭觀覷了失驚打怪,原來是匾金環故人猶在。”
疾言遽色jí yán jù sè
成語解釋:言語神色粗暴急躁。形容對人發怒時說話的神情。
成語出處:《後漢書·劉寬傳》:“雖在倉卒,未嘗疾言遽色。”
例 句:襄公把個盟主捏在掌中,臨時變卦,如何不惱。包著壹肚子氣,不免疾言遽色。(明·馮夢龍《東周列國誌》第三十三回)
形色倉皇xíng sè cāng huáng
成語解釋:動作匆忙,神色慌張。
描寫神色的成語有哪些?描寫神色的成語有哪些?
色授魂與sè shòu hún yǔ
成語解釋:色:神色;授、與:給予。形容彼此用眉目傳情,心意投合。
成語出處:漢·司馬相如《上林賦》:“長眉連娟,微睇綿藐,色授魂與,心愉壹側。”
例 句:時壹談宴,則色授魂與,尤勝於顛倒衣裳矣。(清·蒲松齡《聊齋誌異·嬌娜》)
繪聲繪色huì shēng huì sè
成語解釋:把人物的聲音、神色都描繪出來了。形容敘述或描寫生動逼真。
例 句:他講起故事來繪聲繪色,非常吸引人。
五色無主wǔ sè wú zhǔ
成語解釋:五色:指人臉上的神采;無主:無法主宰。形容恐懼而神色不定。
成語出處:《淮南子·精神訓》:“禹在省方,濟於江,黃龍負舟,舟中無人,五色無主。”漢·劉向《新序·雜事》:“葉公見之,棄而還走,失其魂魄,五色無主。”
喜氣洋洋xǐ qì yáng yáng
成語解釋:洋洋:得意的樣子。充滿了歡喜的神色或氣氛。
成語出處:宋·範仲淹《嶽陽樓記》:“登斯樓也,則有心曠神怡,寵辱皆忘,把酒臨風,其喜洋洋者矣。”
例 句:馬上的將士們都 是精神抖擻,喜氣洋洋,絲毫不象是吃過敗仗。(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三十五章)
形跡可疑xíng jì kě yí
成語解釋:舉動和神色值得懷疑。
成語出處:清·蒲松齡《聊齋誌異·房文淑》:“鄧以形跡可疑,故亦不敢告人,托之歸寧而已。”
例 句:貼在教務處罵他的紙條,確有點過火,但也是他形跡可疑所致。(魯迅《兩地書》壹壹)
驚愕失色jīng è shī sè
成語解釋:失色:由於受驚或害怕而面色蒼白。驚恐得改變了神色。形容十分吃驚。
成語出處:《新編五代史平話·唐史·上卷》:“契丹以馬軍萬人拒之於前,將士皆驚愕失色。”
例 句:這話登時傳到宋良箴耳內,嚇得驚愕失色,淚落不止。(清·李汝珍《鏡花緣》第五十九回)
改容易貌gǎi róng yì mào
成語解釋:改、易:改變;容、貌:神色、相貌。變了神色或模樣。
成語出處:《莊子·德充符》:“‘吾與夫子遊十九年,而未嘗知吾兀者也。今子與我遊於形骸之內,而子索我於形骸之外,不亦過乎?’子產蹴然改容更貌,曰:‘子無乃稱。’”
色厲內荏sè lì nèi rěn
成語解釋:色:神色,樣子;厲:兇猛;荏:軟弱。外表強更,內心虛弱。
成語出處:《論語·陽貨》:“色厲而內荏,譬諸小人,其穿窬之盜也與。”
例 句:他跑遍租界的各處,觀察了帝國主義爪牙的色厲內荏的窘態。(葉聖陶《英文教授》)
3. 形容“很規矩很莊重”的成語有什麽很規矩很莊重的四字成語有:壹本正經、正經八百、道貌岸然、鄭重其事、正襟危坐
壹、壹本正經 [ yī běn zhèng jīng ]
釋義:形容莊重,規矩,非常認真(有時帶有諷刺的意味)。
出處:《李自成》第壹卷第二十六章:“我原是故意鬧別扭;也知道自己要挨打;可是壹板正經地對先生說:‘我這個破題做的很恰切;沒有做錯。’”
二、正經八百 [ zhèng jīng bā bǎi ]
釋義:正經(zhèng·jing)
出處:張天民《創業》第二章:“秦發憤卻當了真,正經八百地說:‘抗美援朝的時候起的。’”
三、道貌岸然 [ dào mào àn rán ]
釋義:神態莊重嚴 肅。多指裝出壹本正經的樣子。岸然:嚴峻的樣子。
出處:《敦煌變文集;維摩詰經講經文》:“然見維摩;道貌凜然;儀形磊落。”蒲松齡《聊齋誌異·成仙》:“道貌岸然”。
譯:但是見到維摩,外貌莊重,形態光明磊落。
四、鄭重其事 [ zhèng zhòng qí shì ]
釋義:形容對待事情非常嚴肅認真。
出處:清·曹雪芹《紅樓夢》:“所以鄭重其事;必得三日後方進門。”
五、正襟危坐 [ zhèng jīn wēi zuò ]
釋義:整好衣襟,端端正正地坐著。形容嚴肅、恭敬或拘謹的樣子。
出處:《史記·日者列傳》:“宋忠賈誼瞿然而悟;獵纓(攬著帽纓)正襟危坐。”
譯:宋忠賈誼見了很吃驚,攬著帽纓,整好衣襟,端端正正地坐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