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紅耳赤的成語解釋是用來形容人因憤怒、羞愧、尷尬等情緒而臉色變得通紅的狀態。
面紅耳赤的出處:
面紅耳赤出自明代馮夢龍的《喻世明言·狡猾野生雁》壹則。該故事中,有壹位女子被人誣陷並惹得怒火中燒,她因憤怒而面紅耳赤,最終通過聰明才智洞悉謊言,還清了自己的清白。
由於該故事流傳廣泛,面紅耳赤這個成語也因此被引用和使用,成為描述人們憤怒、惱羞等強烈情緒時面色發紅的常用詞語。
面紅耳赤的反義詞及解釋:
1、臉色蒼白:形容因害怕、驚訝、疲勞等原因而導致臉部失去血色,呈現蒼白的狀態。
2、臉色冷靜:形容人的臉色平靜,沒有任何情緒激動或緊張的表現。
3、臉色淡定:形容人的臉色平和自若,沒有任何情緒波動或露出明顯的表情。
4、臉色無變化:形容人的臉部表情保持不變,沒有任何顏色的變化。
面紅耳赤的例句:
1、盡管他們只是進行了壹場簡短的爭吵,但是在辯論過程中,她的激動表現使得她的面紅耳赤,顯然她非常憤怒。
2、他們在會議上就項目的執行方案展開了激烈的爭吵,盡管彼此意見不合,但沒有壹位參與者面紅耳赤,大家都冷靜理性地表達了自己的觀點。
3、這兩個政治對手長期以來壹直存在著明顯的分歧,每次辯論時他們都會情緒激動,爭執不休,臉上紅紅的,仿佛火山即將爆發。
4、在家庭聚會上,由於爭議的話題引發了激烈的爭吵,兩位兄弟情緒激動,面紅耳赤地爭相抨擊對方的觀點,場面十分火爆。
5、面對對手的挑釁,他沈默了片刻,但隨後被激怒,他的臉色變得愈發紅潤,眼中兇光逼人。
6、她和同事爭論的內容越來越激烈,互相攻擊對方的觀點,導致她憤怒到面紅耳赤,情緒失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