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落石出的成語解釋及意思如下:水落下去,石頭就露出來。原用以描寫枯水季節的自然景色。現比喻事情真相大白。
典故:蘇軾,字子瞻,號東坡居士,是名文學家蘇洵的長子。神宗當皇帝的時候,采用王安石的變法政策,蘇軾因不贊成新法,和王安石辯論。
那時王安石很為神宗所器重,蘇軾敵不過他,被貶到湖北當團練副使,他在黃州的東坡地方,建築了壹間居住,所以又稱蘇東坡。自號東坡居士。
成語寓意:
壹塊石頭沈在水底,岸上的人都看不見,只有等水位落下去了,石頭才會顯露出來。事情的真相正如沈在水底的石頭,只有等水位降下去了,真相才能浮出米面。人們要了解事情真相,所要做的就是把水位降下去——把裹在真相外圍的表象壹壹找出來,然後剔除它們。
成語用法:水落石出原指水落下去,水底的石頭就露出來,比喻事情的真相完全顯露出來;其本身結構為緊縮式;在句子當中充當謂語、賓語、補語;含褒義。
水落石出——真相大白:水落石出和真相大白都表示弄清了真實情況。但水落石出包括各種情況,適用範圍較廣,具有比喻性;真相大白重在被掩蓋或歪曲的情況下弄清楚,是直陳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