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謀杜斷意思:唐太宗時,名相房玄齡多謀,杜如晦善斷。兩人同心濟謀,傳為美談。
房謀杜斷,拼音是fáng móu dù duàn,是壹則漢語成語,最早出自於《舊唐書·房玄齡杜如晦傳論》。房謀杜斷形容能人之間的合作,聯合式;在句中壹般作補語。
成語出處:《舊唐書·房玄齡杜如晦傳論》:“世傳太宗嘗與文昭圖事,則曰:‘非如晦莫能籌之。’及如晦至焉,竟從齡之策也。蓋房知杜之能斷大事,杜知房之善建嘉謀。”後據此,總結出成語房謀杜斷。
成語運用:房謀杜斷形容能人之間的合作,聯合式;在句中壹般作補語。
運用示例:元·雅琥《上執政四十韻》:“房謀兼杜斷,蕭律繼曹遵。”
柳亞子《寄毛主席延安》:“房謀杜斷勞午夜,江豪丘錦各名家。”
學習成語的重要性
文化傳承:成語是中華民族語言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每壹個成語都蘊含著豐富的歷史文化內涵,學習成語有助於了解和傳承中華民族的文化傳統。
語言表達:成語具有言簡意賅、形象生動、富有表現力的特點,學習成語可以提高語言表達能力和文字素養,使語言更加優美、生動、富有感染力。
擴展知識:成語涵蓋了政治、經濟、軍事、歷史、哲學等各個領域,學習成語可以擴展知識面,了解歷史文化和古代思想,提高綜合素質。
啟發思維:成語中蘊含著許多智慧和哲理,學習成語可以啟發思維,領悟人生道理,培養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
提高閱讀理解能力:學習成語可以增強對古代文獻的理解能力,更好地理解古代文學作品的內涵和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