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泥帶水
拼音:tuō ní dài shuǐ
解釋:比喻說話做事不幹脆利落。
出處:宋《碧巖錄》卷壹:“道個佛字,拖泥帶水;道個禪字,滿面慚惶。”宋·釋道元《五燈會元》:“獅子翻身,拖泥帶水。”
示例:這篇文章~,讀起來索然無味。
近義詞:婆婆媽媽、牽絲攀藤
反義詞:簡明扼要、直截了當
歇後語:下雨天走路;池中撈藕
語法:作謂語、賓語、定語;指不幹脆
汙泥濁水
拼音:wū ní zhuó shuǐ
解釋:比喻壹切落後、腐朽和反動的東西。
出處:三國·魏·曹植《七哀詩》:“君若清路塵,妾若濁水泥,浮沈各異勢,會合何時諧?”
示例:她以壹種宗教徒似的虔誠,拼命在自己靈魂深處挖‘~’,壹點壹滴都寫在思想匯報上。 ★陳登科《破壁記》第四章
近義詞:殘渣余孽
反義詞:清澈見底
語法:作謂語、賓語;指腐朽和反動的東西
趁水和泥
拼音:chèn shuǐ huò ní
解釋:利用現成的水來攪泥。比喻乘機行事。
出處:姚雪垠《李自成》第三卷第11章:“這母貨不早不晚,來的恰好。趁水和泥,趁熱打鐵,捎帶著把她收拾啦吧。”
示例:我們~,聯系實際,現場教育。
近義詞:趁熱打鐵
歇後語:河沿上脫坯
語法:作謂語、定語、賓語;指乘機行事
沾泥帶水
拼音:zhān ní dài shuǐ
解釋:比喻說話、寫文章不簡潔或辦事不幹脆。
出處:清·李漁《閑情偶寄·演習·授曲》:“壹有字跡,則沾泥帶水,有不如無矣。”
近義詞:拖泥帶水
語法:作謂語、定語、狀語;用於比喻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