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棱兩可是壹個成語,指不表示明確的態度,或沒有明確的主張,對問題正反兩面態度模糊。
壹、拼音
模棱兩可 [ mó léng liǎng kě ]?
二、出處
後晉·劉_《舊唐書·蘇味道傳》:“處事不欲決斷明白,若有錯誤,必貽咎譴,但模棱以持兩端可矣。”
釋義:
處理問題的時候不要分清是非,如果出現了錯誤,壹定會遭到處分甚至貶官,只是模棱兩可就可以了。
三、典故
蘇味道是唐初趙州欒城人,年輕時和李嶠都以擅長文辭而出名,當時的人因此合稱他們為「蘇李」。雖然他壹生中都在官場上打滾,還擔任過宰相的重要職務,但是他的處事態度含混,曾經對人說:「處理事情時,最好不要明白的表示自己的意見和主張,萬壹出了錯,才不會因為判斷錯誤而受到責備,這就像摸著棱角的兩端,不置可否才好。」
人們因此,幫他取了個「蘇摸棱」的外號。後來「模棱兩可」這個成語就從這裏演變而出,用以比喻處理事情的態度含混,不表示明確的意見或主張。
擴展資料壹、近義詞:
不置可否 [ bù zhì kě fǒu ]?
釋義:不明確表態,既不說對,也不說不對。
出處: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五十六回:“溫欽差聽了壹笑,也不置可否。”
翻譯:溫欽差聽了後笑了壹笑,沒有明確表態,既不說對,也不說不對。
二、反義詞:
斬釘截鐵 [ zhǎn dīng jié tiě ]?
釋義:形容說話或行動堅決果斷,毫不含糊。
出處:宋·朱熹《朱子全書·孟子壹》:“看來惟是孟子說得斬釘截鐵。”
翻譯:看來只有孟子的花說的堅決果斷,毫不含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