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我分享壹下這幾個關於項羽的成語典故。
破釜沈舟、作壁上觀:
破釜沈舟意思是把飯鍋打破,把渡船鑿沈;表示下定決心,為取得勝利準備犧牲壹切,。出自《史記·項羽本紀》
作壁上觀原指雙方交戰,自己站在壁壘上旁觀。後多比喻站在壹旁看著,不動手幫助。出自《史記·項羽本紀》。
成語典故這兩個成語都是項羽在鉅鹿之戰時留下來的。
定陶大戰楚軍大敗後,項梁戰死。秦國將領章邯開始率領軍隊攻打趙國,把趙王圍困在巨鹿這個地方。
楚懷王以宋義為主將,項羽為副將,率師援趙。後來項羽實在看不慣宋義的行軍風格,殺了他並率領全軍渡河,他們鑿沈船只,砸破炊具,燒毀營舍,攜帶三天的口糧,以此表示要拼死決戰,沒有活著回來的打算。
軍隊剛到就圍住了王離,與秦軍相遇,九次交戰,截斷對方的甬道,大破敵軍,殺死蘇角,俘獲王離。涉間不向楚軍投降,自焚而死。(此為破釜沈舟由來典故)
當時各諸侯派兵援救鉅鹿的有十幾處營寨,沒有人敢輕易出戰。等到楚軍攻打秦軍的時候,各路將領都站在營壘上觀望。楚軍戰士都以壹敵十,楚兵的吶喊聲震撼天際,諸侯軍中沒有人不膽戰心驚。在楚軍打敗秦軍以後,項羽召見諸侯將領,進入轅門的時候,都跪在地上爬行,沒有人敢仰視項羽。項羽從此開始成為諸侯聯軍的上將軍,諸侯都聽命於他。(此為坐壁上觀由來典故)
衣錦還鄉、沐猴而冠:
衣錦還鄉意思是指富貴以後穿著華麗的衣服回到故鄉。也說衣錦榮歸。
沐猴而冠猴子穿衣戴帽,究竟不是真人。比喻虛有其表,形同傀儡。常用來諷刺投靠惡勢力竊據權位的人。出自《史記·項羽本紀》。
成語典故項羽領兵攻進鹹陽,殺死秦王子嬰,燒毀秦朝的宮室,收繳財寶、劫掠婦女向東而去。有人勸阻項王說:“關中有群山和黃河為險阻,四面都是關塞,土地肥沃富饒,可以定都來建立霸業。”
項王卻說思念故鄉想要回到東方:“得到富貴卻不回到故鄉,就像穿著繡花的衣服在夜裏走路,有誰會知道呢!”
勸項王的人說:“人們都說楚國人只是獼猴戴帽子罷了,真是這樣。”後來項王將這個人烹殺。
後人延伸出了‘錦衣夜行’,慢慢就有了衣錦當還鄉的說法。
四面楚歌、霸王別姬:
四面楚歌形容人們遭受各方面攻擊或逼迫的人事環境,而致陷於孤立窘迫的境地。出自《史記·項羽本紀》。
霸王別姬形容英雄末路的悲壯情景。現多比喻獨斷專行,脫離群眾,最終垮臺。
成語典故漢王與項王作戰於垓下,項王的軍隊在垓下修築營壘,兵少糧盡,漢軍和諸侯的軍隊將其重重包圍。
夜晚聽見四周的漢軍都在唱楚地的歌曲,項王於是非常吃驚地說:“漢軍已經占領整個楚國了嗎?為什麽楚國人這麽多?”(這便是四面楚歌典故)
項王於是夜裏起身,來到營帳中飲酒。名叫虞姬的美人因受寵而經常跟隨項王行軍,項王情緒激憤地唱起悲傷的歌,自己作詩吟唱道:“力能拔山啊,豪氣蓋世;時運不濟啊,騅不能至。騅不能至啊,該怎麽辦?虞姬啊虞姬,該怎麽辦!”歌唱了幾段,虞美人應和著。項王流下數行眼淚,身邊的侍從都流下眼淚,沒有人能擡起頭來。(這是霸王別姬的典故)
烏江自刎:
烏江自刎比喻壹個人到了絕望的境界時,無法面對現實采取極端的手段結束自己的生命。
成語典故項羽別姬後,突出重圍,來到東城(今安徽定遠東南),只剩二十八人。他想東渡烏江重整旗鼓,又覺無顏見江東父老,奮力拚殺壹陣,遂橫劍自刎而死。
透過這幾個典故我們了解到壹代霸王的浮沈壹生。悲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