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四字成語 - 董晉文言文

董晉文言文

1. 求壹段文言文翻譯

韓愈,字退之,昌黎人。父親名叫韓仲卿,不做官也不出名。韓愈三歲的時候成了孤兒,被同族的堂兄撫養。韓愈因為自己是孤兒,小時候很刻苦的學習儒家經典,不像其他孩子那樣還需要獎勵來誘導。

韓愈很快就成了進士。宰相董晉到大梁去工作,請韓愈作他的巡官。董晉的職員班子撤除後,徐州的張建封又慕名請他去做下屬。韓愈認為自己得到了承認,說話越來越直率,不去刻意躲避和忌諱什麽,他的品德專壹而正派,不去從事壹些世俗的人情交際。德宗晚年的時候,朝廷中分了好幾派,宰相也不好好負責。宮市的弊端很明顯,但諫官們反復提意見皇帝也不接納。韓愈曾經寫了幾千字的文章極力批判這件事,皇帝不聽反而很生氣,把他從京官貶到連州山陽縣做縣令,後來又轉到江陵府作 *** 科員。

長安附近的風翔,有法門寺,法門寺中有座護國真身塔,塔中珍藏了釋迦牟尼的手指骨壹節,傳說這個寶貝三十年開啟壹次,每次開啟會保佑莊稼收成好,人民幸福和諧。元和14年(819年)正月,皇帝讓太監某某帥三十個人,去迎接佛骨,要在皇宮中保留三天,再送到各個寺院。無論是大臣和老百姓們,都跑去施舍,唯恐落在後面,老百姓就有因此而導致破產的,甚至燒掉頭發燒灼骼膊去趕這個時髦,韓愈壹向不喜歡佛教,於是上了壹篇《諫迎佛骨表》

2. 禮部尚書韓公行狀文言文翻譯

故正議大夫行尚書吏部侍郎上柱國賜紫金魚袋贈禮部尚書韓公行狀(節選)

唐·李 翺

曾祖泰,皇任曹州司馬。祖濬素,皇任桂州長史。父仲卿,皇任秘書郎,贈尚書左仆射。公韓愈,字退之,昌黎某人。生三歲,父歿,養於兄會舍。及長,讀書能記他生之所習。年二十五,上進士第。汴州亂,詔以舊相東都留守董晉為平章事、宣武軍節度使,以平汴州。晉辟公以行,遂入汴州,得試秘書省校書郎,為觀察推官。晉卒,公從晉喪以出,四日而汴州亂,凡從事之居者皆殺死。武寧軍節度使張建封奏為節度推官,得試太常寺協律郎。選授四門博士,遷監察禦史。為幸臣所惡,出守連州陽山令。政有惠於下。及公去,百姓多以公之姓以名其子。

摘自《百度貼吧》

(翻譯)曾泰,皇上委任曹州司馬。祖父王浚壹向,皇任桂州長史。他的父親仲卿,皇任秘書郎,追贈尚書左仆射。公韓愈,字後的,昌黎某人。生三年,父親去世,養在兄弟會舍棄。長大,讀書能記住他生命的所學。二十五歲,上進士第。汴州混亂,詔令以舊相東都留守董晉為同平章事、宣武軍節度使,因為平定汴州。晉國公府以行,於是進入汴州,可以試著秘書省校書郎,為觀察推官。晉死,公從晉國喪事而出,第四天,汴州混亂,凡從事居住的人都殺死。武寧軍節度使張建封上奏為節度推官,可以試著太常寺協律郎。選授四門博士,升任監察禦史。是到我所厭惡的東西,出任連州陽山令。政治有惠於下。當公離去,很多老百姓認為您的姓來命名他的兒子。

《百度文言文翻譯》

3. 文言文在線翻譯

愈,字退之,南陽人。早孤,依嫂讀書,日記數千言,通百家。貞元八年,擢第。凡三詣光範上書,始得調。董晉表署宣武節度推官①。汴軍亂,去依張建封②,辟府推官。遷監察禦史,上疏論宮市③,德宗怒,貶陽山令。有善政,改江陵法曹參軍。元和中,為國子博士、河南令。愈才高難容,累下遷,乃作《進學解》以自喻。執政奇其才,轉考功④,知制誥,進中書舍人。裴度宣尉淮西,奏為行軍司馬。賊平,遷刑部侍郎。憲宗遣使迎佛骨入禁中,因上表極諫。帝大怒,欲殺,裴度、崔群力救,乃貶潮州刺史。任後上表,陳情哀切,詔量移袁州刺史。召拜國子祭酒,轉兵部侍郎、京兆尹兼禦史大夫。長慶四年卒。

公英偉間生,才名冠世。繼道德之統,明列聖之心,獨濟狂瀾,詞彩燦爛,齊、梁綺艷,毫發都捐。有冠冕佩玉之氣,宮商金石之音,為壹代文宗,使頹綱復振,豈易言也哉!固無辭足以贊述雲。至若歌詩累百篇,而驅駕氣勢,若掀雷走電,撐決於天地之垠,詞鋒學浪,先有定價也。時功曹張署亦工詩,與公同為禦史,又同遷謫,唱答見於集中。有詩賦雜文等四十卷,行於世。

譯文:韓愈,字退之,南陽(今河南南陽)人。少年成了孤兒依靠嫂子撫養,每天讀書能住記住好幾千字,經通百家經典。貞元(唐德宗年號)八年考中進士。***三次到朝廷上書陳奏,才得以被任職。董晉上書推薦他為宣武節度推官(官職名)。汴州的軍隊叛亂,韓愈投奔了張建封,被任命為府推官。後來升任監察禦史。上疏議論宮裏采購的事情,唐德宗大怒,貶為陽山縣縣令。有好的政績,改任為江陵法曹參軍。元和(唐憲宗年號)年間,擔任國子博士、河南令。韓愈因為才能很高被人嫉妒,多次被貶官,於是寫了《進學解》來自嘲。丞相對他的才能很驚奇,任命他擔任考功(考核官員)、制誥(起草文書)的工作,封為中書舍人。裴度到淮西安撫軍心,上書推薦他為行軍司馬。叛亂被平定,升任為刑部侍郎。唐憲宗派遣使著從印度運來佛骨到皇宮,韓愈上書極力勸止,皇帝大怒,打算處死他,裴度、崔群奮力說情,於是把他貶為潮州刺史。到任後上書給皇上,話語說得很是懇切悲哀,皇帝下詔改任為袁州刺史。後來召他回京任命為國子祭酒,改任兵部侍郎、京兆尹、兼禦史大夫等職。長慶(唐穆宗年號)四年去世。韓愈長得英俊偉岸,名氣蓋世,繼成了傳統的道德文章,闡明了各位聖人的本意。獨挽狂瀾,文辭絢麗,南北朝時期齊、梁的艷麗風格,全都因為他被擯棄了。他的文章有及其華麗的的氣勢,有非常好聽的節律,成為壹代宗師,是頹廢的文壇重新振興,不是幾句話能說清楚的,也沒有合適的詞語來稱贊他。他的詩文多打百篇,文章的文筆氣勢,就像雷鳴閃電,屹立在天地之間,詩詞文章的高峰,因為他定下了標準。當時的功曹張署也擅長寫詩,和韓愈壹同擔任禦史,又壹同被貶官,兩人互唱互答的詩句收藏在文集中。韓愈***有詩賦雜文等四十卷,現在還在世上流行。

4.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題

(1)D “之”為代詞,指代“這件事”,作“不平”的賓語,其後斷句,排除A、C;“禁中”為“皇宮”的意思,作動詞“出入”的賓語,其後斷句,排除B.句子翻譯為:而當時最早進入蔡州捉拿吳元濟的應該是李愬,他的功勞最大,李愬很不服氣.李愬的妻子常出入皇宮,於是(向憲宗)訴說碑文失實,(憲宗)下詔派人磨掉韓愈所寫的碑文,命令翰林學士段文昌重新撰寫並刻石.(2)B “有褒揚之意”錯,有褒貶之意.(3)C A.“後來考中進士,文章得到別人的賞識,終成壹代名士”語序錯,原文為“洎舉進士,投文於公卿間,故相鄭余慶頗為之延譽,由是知名於時.尋登進士第”,應該是“文章得到別人的賞識,終成壹代名士,後來考中進士”;B.“使得韓愈氣的發怒”錯,原文為“不聽,怒”,是皇帝發怒;D.“但豪門權貴對待張籍就像對待奴仆壹樣”誤,原文為“而觀諸權門豪士,如仆隸焉,瞪然不顧”,應為韓愈對待豪門權貴就像對待奴仆壹樣.(4)①洎:自從;投文:投送文章;延譽:宣揚美名.句子翻譯為:等到考進士的時候,把自己的文章在公卿之間投送,曾擔任過宰相的鄭余慶很欣賞他,積極地稱贊他,因此很快就出了名.②以:認為;累:多次,經常;憐:同情.句子翻譯為:韓愈覺得自己很有才,但卻常被朝廷排擠貶黜,就寫了壹篇《進學解》自明心誌, *** 中管事的人看到這篇文章很同情他.答案:(1)D(2)B(3)C(4)①等到考進士的時候,把自己的文章在公卿之間投送,曾擔任過宰相的鄭余慶很欣賞他,積極地稱贊他,因此很快就出了名.②韓愈覺得自己很有才,但卻常被朝廷排擠貶黜,就寫了壹篇《進學解》自明心誌, *** 中管事的人看到這篇文章很同情他.參考譯文:韓愈,字退之,昌黎人.父親名叫韓仲卿,不做官也不出名.韓愈三歲的時候成了孤兒,被同族的堂兄撫養.韓愈因為自己是孤兒,小時候學習儒家經典很刻苦,不像其他孩子那樣還需要獎勵來督促.在考進士的時候,把自己的文章在公卿之間投送,曾擔任過宰相的鄭余慶很欣賞他,積極地稱贊他,因此很快就出了名.不久韓愈就考中了進士.宰相董晉出京鎮守大梁,請韓愈作他的巡官.董晉的職員班子撤除後,徐州的張建封又請他去做佐官.韓愈說話直爽坦率,不去刻意躲避和忌諱什麽,他的品德專壹而正派,不擅長處理壹些世俗事務.後來調他去做四門博士,在後來升為監查禦史.德宗晚年的時候,朝廷中分了好幾派,宰相也不好好負責.宮市的弊端很明顯,但諫官們反復提意見皇帝也不接納.韓愈曾經寫了幾千字的文章極力批判這件事,皇帝不聽反而很生氣,把他貶到陽山縣做縣令,後來酌情轉到江陵府作掾曹.韓愈自己覺得自己很有才,但卻常被朝廷排擠貶黜,就寫了壹篇《進學解》自明心誌. *** 中管事的人看到這篇文章很同情他,因為韓愈很有史學才能,委任他作比部郎中和史館修撰(編寫史書).過了壹年,又提升為考功郎中(大概是負責績效考評的人力資源部官員)知制誥(起草政令的人),然後封為中書舍人.不久又有看著韓愈不順眼的人,翻出他以前的舊事,說韓愈曾經降職到江陵府期間,荊南節度使裴均用比較優厚的條件招待韓愈,裴均的兒子裴鍔凡俗鄙陋,近日回京探望父親,韓愈寫了壹篇序文為裴鍔送行,稱呼裴均的字.這種言論在朝廷傳播開來,因為這個韓愈又被貶為太子右庶子.元和十二年八月,宰相裴度擔任淮西宣慰處置使,兼任彰義軍節度使,請韓愈作他的行軍司馬.淮西和蔡這兩個地方平定之後,十二月韓愈隨裴度返回首都長安,憑借功勞授予他刑部侍郎,還下詔命韓愈撰寫《平淮西碑》,碑文中韓愈多處記述裴度的事跡.而當時最早進入蔡州捉拿吳元濟的應該是李愬,他的功勞最大,李愬很不服氣.李愬的妻子常出入皇宮,於是(向憲宗)訴說碑文失實,(憲宗)下詔派人磨掉韓愈所寫的碑文,命令翰林學士段文昌重新撰寫並刻石.韓愈性情寬宏通達,和他人交往,不論人家升沈,他總不改變態度.他年輕時和洛陽人孟郊、東郡人張籍友好,當時兩位還沒有名氣,也未曾顯達,韓愈不辭寒暑,在公卿之間給他倆說好話,推薦他倆,其中張籍終於考中進士,在仕途上很順利.後來韓愈雖然仕途通達,名聲顯貴,常常在辦完公事有空暇的時候,就(跟他們)談話會餐,論文作詩,和過去壹樣.而遇到有權有勢的豪門貴族,就像對待奴仆那樣,瞪起眼睛不予理睬.對後進則獎掖鼓勵,十有六七吃住在他家裏,有時弄得自己早飯也供應不上,卻仍然和顏悅色毫不介意.他總是把興起名教、弘揚獎勵仁義作為自己的職責.總***(經他資助)內外親戚以及朋友的孤女出嫁的有近十人.。

5. 韓愈的代表性事例50

壹,韓愈《師說》 文體 “說”是古代用以記敘、議論或說明等方式來闡述事理的文體.既可以發表議論, 也可以記事, 都是為了表明作者的見解,說明寄寓的道理. 《文章辨體序說》:“說者,釋也,解釋義理而以己意述之也.”“說”的語言通常簡潔明了,寓意深刻;寫法較靈活,跟現代的雜文大體相似,通常采以小見大的辦法,借講寓言故事、狀寫事物等來說明事理,這就是我們所說的“托物寓意”. “說”就是“談談”的意思,比如“馬說”從字面上可以解作“說說千裏馬”或“說說千裏馬的問題” 《愛蓮說》、《馬說》、《捕蛇者說》、《師說》、《黃生借書說》就屬這壹文體.編輯本段作者簡介韓愈 韓愈(768~824)唐代文學家、哲學家.字退之,河南河陽(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人,漢族.祖籍昌黎(今遼寧義縣),自謂“郡望昌黎”,故世稱“韓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稱韓吏部.謚號“文”,又稱韓文公.他是唐代古文運動的倡導者,主張學習先秦兩漢的散文語言,破駢為散,擴大文言文的表達功能.宋代蘇軾稱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為唐宋八大家之首,與柳宗元並稱“韓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裏.韓愈還是壹個語言巨匠.他善於使用前人詞語,又註重當代口語的提煉,得以創造出許多新的語句,其中有不少已成為成語流傳至今,如“落阱下石”(同落井下石,此為另壹寫法)、“動輒得咎”、“雜亂無章”等.在思想上是中國「道統」觀念的確立者,是尊儒反佛的裏程碑式人物. 韓愈三歲而孤,受兄嫂撫育,早年流離困頓,有讀書經世之誌,雖孤貧卻刻苦好學.20歲赴長安考進士,三試不第.25~35歲,他先中進士,三試博學鴻詞科不成,赴汴州董晉、徐州張建封兩節度使幕府任職.後回京任四門博士.36~49歲,任監察禦史,因上書論天旱人饑狀,請減免賦稅,貶陽山令.憲宗時北歸,為國子博士,累官至太子右庶子,但不得誌.50~57歲,先從裴度征吳元濟,後遷刑部侍郎.因諫迎佛骨,貶潮州刺史.移袁州.不久回朝,歷國子祭酒、兵部侍郎、吏部侍郎、京兆尹等職.政治上較有作為.詩力求險怪新奇,雄渾而重氣勢.生平年表 唐貞元二年(786年)韓愈十九歲,懷著經世之誌進京參加進士考試,壹連三次均失敗,直至貞元八年(792年)第四次進士考試才考取.按照唐律,考取進士以後還必須參加吏部博學宏辭科考試,韓愈又三次參加吏選,但都失敗;三次給宰相上書,沒有得到壹次回復;三次登權者之門,均被拒之門外. 貞元十二年(796年)七月,韓愈二十九歲,受董晉推薦,出任宣武軍節度使觀察推官.這是韓愈從政開始.韓愈在任觀察推官三年中,邊指導李翺、張籍等青年學文,邊利用壹切機會,極力宣傳自己對散文革新的主張. 貞元十六年冬,韓愈第四次參吏部考試,第二年(801年)通過銓選.這時期寫的《答李翊書》,闡述自己把古文運動和儒學復古運動緊密結合在壹起的主張,這是韓愈發起開展古文運動的代表作.這年秋末,韓愈時年三十四歲,被任命為國子監四門博士,這是韓愈步入京師 *** 機構任職開端.任職四門博士期間,積極推薦文學青年,敢為人師,廣授門徒,人稱“韓門第子”.貞元十九年(803年)寫了名作《師說》,系統提出師道的理論.。

6. 韓愈傳,原文及翻譯

韓愈,字退之,昌黎人。父仲卿,無名位。愈生三歲而孤,養於從父兄。愈自以孤子,幼刻苦學儒,不俟獎勵。洎舉進士,投文於公卿間,故相鄭余慶頗為之延譽,由是知名於時。尋登進士第。

宰相董晉出鎮大梁,辟為巡官。府除,徐州張建封又請其為賓佐。愈發言真率無所畏避操行堅正拙於世務調授四門博士轉監察禦史德宗晚年政出多門宰相不專機務。宮市之弊,諫官論之不聽。愈嘗上章數千言極論之,不聽,怒,貶為連州陽山令,量移江陵府掾曹。

愈自以才高,累被擯黜,作《進學解》以自喻,執政覽其文而憐之,以其有史才,改比部郎中、史館修撰。逾歲,轉考功郎中、知制誥,拜中書舍人。俄有不悅愈者,摭其舊事,言愈前左降為江陵掾曹,荊南節度使裴均館之頗厚,均子鍔凡鄙,近者鍔還省父,愈為序餞鍔,仍呼其字。此論喧於朝列,坐是改太子右庶子。

元和十二年八月,宰臣裴度為淮西宣慰處置使,兼彰義軍節度使,請愈為行軍司馬。淮、蔡平,十二月隨度還朝,以功授刑部侍郎,仍詔愈撰《平淮西碑》,其辭多敘裴度事。時先入蔡州擒吳元濟,李愬功第壹,愬不平之。愬妻出入禁中,因訴碑辭不實,詔令磨愈文,憲宗命翰林學士段文昌重撰文勒石。

愈性弘通,與人交,榮悴不易。少時與洛陽人孟郊、東郡人張籍友善。二人名位未振,愈不避寒暑,稱薦於公卿間,而籍終成科第,榮於祿仕。後雖通貴,每退公之隙,則相與談宴,論文賦詩,如平昔焉。而觀諸權門豪士,如仆隸焉,瞪然不顧。而頗能誘厲後進,館之者十六七,雖晨炊不給,怡然不介意。大抵以興起名教、弘獎仁義為事,凡嫁內外及友朋孤女近十人。

參考譯文

韓愈,字退之,昌黎人。父親名叫韓仲卿,不出名不沒有官位。韓愈三歲的時候死了父親,被同族的堂兄撫養。韓愈因為自己是孤兒,小時候學習儒家經典很刻苦,不等獎勵來督促。等到考進士的時候,把自己的文章在公卿之間投送,曾擔任過宰相的鄭余慶很欣賞他,積極地稱贊他,因此很快就出了名。不久韓愈就考中了進士。

宰相董晉出京鎮守大梁,請韓愈作他的巡官。董晉的職員班子撤除後,徐州的張建封又請他去做佐官。韓愈說話直爽坦率,不去刻意躲避和忌諱什麽,他的品德專壹而正派,不擅長處理壹些世俗事務。後來調他去做四門博士,再後來升為監察禦史。德宗晚年的時候,朝廷中分了好幾派,宰相也不好好負責。宮市的弊端很明顯,但諫官們反復提意見皇帝也不接納。韓愈曾經寫了幾千字的文章極力批判這件事,皇帝不聽反而很生氣,把他貶到陽山縣做縣令,後來酌情轉到江陵府作掾曹。

韓愈自己覺得自己很有才,但卻常被朝廷排擠貶黜,就寫了壹篇《進學解》自明心誌。 *** 中管事的人看到這篇文章很同情他,因為韓愈很有史學才能,委任他作比部郎中和史館修撰(編寫史書)。過了壹年,又提升為考功郎中(大概是負責績效考評的人力資源部官員)、知制誥(起草政令的人),然後封為中書舍人。不久又有看著韓愈不順眼的人,找出他以前的舊事,說韓愈降職到江陵府期間,荊南節度使裴均用比較優厚的條件招待韓愈,裴均的兒子裴鍔凡俗鄙陋,近日回京探望父親,韓愈寫了壹篇序文為裴鍔送行,仍然稱呼裴鍔的字。這種言論在朝廷傳播開來,因為這個韓愈又被貶為太子右庶子。

元和十二年八月,宰相裴度擔任淮西宣慰處置使,兼任彰義軍節度使,請韓愈作他的行軍司馬。淮西和蔡這兩個地方平定之後,十二月韓愈隨裴度返回長安,憑借功勞授予他刑部侍郎,還下詔命韓愈撰寫《平淮西碑》,碑文中韓愈多處記述裴度的事跡。而當時最早進入蔡州捉拿吳元濟的是李愬,他的功勞最大,李愬很不服氣。李愬的妻子出入(或進入)皇宮,於是(或趁機)(向憲宗)訴說(控告)碑文失實,(憲宗)下詔派人磨掉韓愈所寫的碑文,命令翰林學士段文昌重新撰寫並刻石。

韓愈性情寬宏通達,和他人交往,不論人家升沈盛衰,他總不改變態度。他年輕時和洛陽人孟郊、東郡人張籍友好,當時兩位還沒有名氣,韓愈不辭寒暑,在公卿之間給他倆說好話,推薦他倆,其中張籍終於考中進士,在仕途上很順利。後來韓愈雖然仕途通達,名聲顯貴,常常在辦完公事有空暇的時候,就(跟他們)談話會餐,論文作詩,和過去壹樣。而遇到有權有勢的豪門貴族,就像對待奴仆那樣,瞪起眼睛不予理睬。(韓愈)卻很能引導鼓勵後輩,(後輩)十有六七吃住在他家裏,雖然有時弄得自己早飯也供應不上,但是仍然和顏悅色毫不介意。他總是把興起名教、弘揚獎勵仁義作為自己的職責。(經他)資助,內外親戚以及朋友的孤女出嫁的總***有十人之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