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四字成語 - 炒股賺錢是應該見微知著還是高瞻遠矚

炒股賺錢是應該見微知著還是高瞻遠矚

見微知著,意指看到微小的苗頭,就知道可能會發生顯著的變化。比喻小中見大、以小見大。

高瞻遠矚,指的是站的高,看的遠,能總覽全貌。

我自己在做投資分析的時候也經常會有困惑,例如當前的這波行情,從反彈起始,我就無法確定行情的屬性。只能知道的是國家在救市,不惜砸下重金不讓市場下跌。做空的機構,拒絕和國家壹起救市的機構,甚至會被綁到三軍陣前就地正法。這是壹波很恐怖的行情,違背市場自然的力量,用暴力在力挽狂瀾。無法確認是自然的力量還是行政的力量大,所以無法給市場定性,在我個人的操作過程中,就畏畏縮縮,經常裹足不前。

所以股市行情的定性,就是壹種試圖高瞻遠矚的分析。這種分析,需要經濟全圖,需要實體與虛擬經濟相互驗證,需要推動市場的邏輯。高瞻遠矚,就很難關註的眼前的細節,細節是常變的,方向是不易的。

而見微知著,則是細節上的分析,通過細節來判斷方向。在2012年的某壹個周末,我做了壹次非公開的培訓。本意是為同學們提前挖掘出投資機會,未曾想到,在做指數對比的時候,驚訝的發現創業板居然走出了標誌性的K線。雖然沒有旁證,但是信號卻是足赤果果的擺在那裏。在課堂上我們就這個問題熱火朝天的討論了半天,幾乎每個人都發表了自己的看法(當時大多數人都保持輕倉或者空倉,心理負擔是沒有的)。最後,我們就壹個細節決定了未來開始介入創業板。我自己開始漸入壹只創業板股票,雖然走的很肉,但從介入到清倉,上漲了足足三倍,清倉後這只股票又翻了壹倍,這是後話。

見微知著,貌似很有道理?

中西醫的爭論壹直紛紛擾擾,各說各的理。其實,兩種理論的起點正是這兩個成語。中醫,是經驗學,從宏觀到微觀。中醫看病,首先要給人定性,病人的性別,體態,體質等等性質確定了之後,再去觀察病癥,根據病人的屬性來進行藥材成分和比重的控制。可以說是因人施藥。

而西醫,是科學,科學就是分科的學問,同樣的看病,西醫在理論上,認為人都是壹樣的,根據人身體的結構進行分科。內科、外科、口腔科、牙科。。。。。等等,根據病人病竈的位置,來確定病人的科目,再在科目中,用實證來確定病人的病,最後確定治療方案。

例如臉上出了壹個大痘痘,在西醫上,認為這是毛囊感染,需要抗生素等等治療,嚴重的還要手術,治療的很快,但是此痘消,彼痘生。中醫則不然,中醫首先會確定這個人的體質,如果此人身體強壯,出痘痘只是簡單的上火,飲食清淡,吃些消火的藥就可以了。如果此人身體虛弱,那就會開出先固元,後清泄的藥方。治療很慢,但是在治療的過程中,病人的體質都得到了調節。當然,我不否認現在的中醫確實醫術不敢恭維,但是並不能就此否認中醫的邏輯。

在證券分析中,西方的分析法同樣是具備科學性的,按照不同的運行邏輯,出現了指標分析法,形態分析法,波浪,江恩等等。每種分析法都註重於自己的分析邏輯,和其他方法缺乏***通之處。兩種不同的方法經常會出現相悖的結論。見微知著,在某壹種分析方法中,經常會出現信號。但是這些信號就如那個痘痘,假如不是簡單毛囊感染,就會出現誤診。就算是毛囊感染,因為趨勢性質的不同,在恢復的過程中也會有所起伏。

見微知著,是科學的,同時也是具備局限性的邏輯。

而高瞻遠矚的分析法莫如基本分析法,基金分析必須有經濟邏輯支撐,最上層的宏觀分析,是建立在經濟哲學上,用經濟現象來實證。但基本分析法依然根據西方的經濟學邏輯產生,因此,雖然確定了病人的體質,卻無法診療具體的病竈。

技術分析要因病治病,但是忽略體質,壹旦出錯就難以逆轉。基本分析要因人治病,但是見了具體的病竈卻無體系支持。所以百年來,二者之間的爭論從未停止。

我覺得,人類問題最終的解決,壹定是東西方文化的融合。人類疾病治療的突破,壹定是中西醫理論上的結合。同樣,在股市中能夠穩定,安全的賺錢,也壹定是在高瞻遠矚的戰略眼光下,執行見微知著的具體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