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箭無虛發
拼音[ jiàn wú xū fā ]
解釋箭:弓箭;虛:空。箭射得準,每發必中。形容箭術高明。
出處《晉書·陶侃傳》:“朱伺與賊水戰,左右三人上弩給伺,伺望敵射之,箭無虛發。”
譯文:朱伺與賊兵水戰,左、右三人上弩給等待,監視敵人射他,箭無虛發。
用法作謂語、賓語;形容辦事有充分的把握。
2、箭穿雁嘴
拼音jiàn chuān yàn zuǐ
解釋比喻不開口說話。
出處明·施耐庵《水滸傳》第壹百十二回:“諸將見李逵等殺了這壹陣,眾人都膽顫心寒,不敢出戰。問了數聲,如箭穿雁嘴,鉤搭魚腮,默默無言,無人敢應。”
譯文:眾將見李逵等人殺了這壹陣,眾人都膽顫心冷,不敢出戰。問了幾聲,如箭穿鵝嘴,鉤搭魚鰓,沈默無言,沒有人敢回答。
用法作賓語、定語;用於比喻句。
3、箭在弦上
解釋:箭已搭在弦上。比喻為形勢所迫,不得不采取某種行動。
出自:三國·魏·陳琳《為袁紹檄豫州》註引《魏誌》:“矢在弦上,不可不發。”
譯文:箭在弦上,不可不發。
示例:我覺得以文字結怨於小人,是不值得的。至於我,其實乃是箭在弦上。
語法:主謂式;作賓語;比喻情況危急。
4、箭不虛發
解釋:虛:空。形容箭術高超,百發百中。
出自:漢·司馬相如《上林賦》:“弓不虛發,應聲而倒。”
譯文:箭百發百中,靶子應聲而倒。
示例:妳說天下有這等得心應手,箭不虛發的美事。?
語法:補充式;作謂語、賓語;形容辦事有充分的把握。
5、箭拔弩張
解釋:比喻形勢緊張,壹觸即發。
出自:洪深《電影戲劇表演術》第六章:“大部分的時候是含精養銳的,必要時才壹用力,正不必面紅耳赤,箭拔弩張的。”
示例:馮永祥看他們箭拔弩張,形勢不妙,趕緊站起來,走到他們當中。
語法:聯合式;作謂語、賓語、定語;含貶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