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水中撈月
成語: 水中撈月
拼音: shuǐ zhōng lāo yuè
解釋: 到水中去撈月亮。比喻去做根本做不到的事情,只能白費力氣。
出處: 宋·黃庭堅《沁園春》詞:“鏡裏拈花,水中捉月,覷著無由得近伊。”
舉例造句: 恰便似沙裏淘金,石中取火,水中撈月。 ★元·楊景賢《劉行首》第三折
拼音代碼: szly
近義詞: 竹籃打水、徒勞無益、水底撈明月
反義詞: 立竿見影、行之有效
用法: 作謂語、賓語;指白費力氣
2、緣山求魚
成語: 緣山求魚
拼音: yuán shān qiú yú
解釋: 緣山:爬山。爬到山上去找魚。比喻方向或辦法不對頭,不可能達到目的。
出處: 《孟子·梁惠王上》:“以若所為,求若所欲,猶緣木而求魚也。”
舉例造句:妳不要 緣山求魚,做不可能實現的事。
3、竹籃打水
成語: 竹籃打水
拼音: zhú lán dá shuǐ
解釋: 比喻白費氣力,勞而無功。
出處: 唐·寒山《詩》:“我見瞞人漢,如籃盛水走,壹氣將歸家,籃裏何曾有?”
舉例造句: 唐二古怪和唐春早父子倆,年年竹籃打水,兩手空空。 ★劉紹棠《蛾眉》
拼音代碼: zlds
近義詞: 徒勞無益
用法: 作賓語、定語;指白費氣力
二、 緣木求魚
成語: 緣木求魚
拼音: yuán mù qiú yú
解釋: 緣木:爬樹。爬到樹上去找魚。比喻方向或辦法不對頭,不可能達到目的。
出處: 《孟子·梁惠王上》:“以若所為,求若所欲,猶緣木而求魚也。”
舉例造句: 若想善出此關,大王乃緣木求魚,非徒無益,而又害之也。 ★明·許仲琳《封神演義》第三十三回
拼音代碼: ymqy
近義詞: 水中撈月、緣山求魚、竹籃打水
反義詞: 探囊取物、甕中捉鱉
燈謎: 最滑稽的釣魚
用法: 作謂語、賓語;指方法不對頭
英文: fish in the air
故事: 戰國時期,梁惠王企圖通過戰爭來擴張領土,稱霸諸侯。孟子不贊同他的這種思想,問他擴張的企圖是為了什麽,梁惠王說想滿足自己最大的欲望。孟子說通過打仗而結下仇恨,諸侯們不可能服從於妳,妳這樣做只能像爬到樹上去找魚壹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