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四字成語 - 描寫俠客的詞語

描寫俠客的詞語

1.描寫“俠客”的詞語有哪些

1 行俠好義 [ xíng xiá hào yì ] 指講義氣,肯舍己助人。

2 仗義疏財 [ zhàng yì shū cái ] 仗義:講義氣;疏財:分散家財。舊指講義氣,拿出自己的錢財來幫助別人。出自元·無名氏《來生債》第四折:“則為我救困扶危,疏財仗義,都做了註福消愆。”

3慷慨解囊 [ kāng kǎi jiě náng ] 慷慨:豪爽,大方;解囊:解開錢袋拿出錢來。形容極其大方地在經濟上幫助別人。出自明·施耐庵《水滸》:“魯智深見李忠、周通不是慷慨之人;作事慳吝;只要下山。”

4 解衣推食 [ jiě yī tuī shí ] 推:讓。 把穿著的衣服脫下給別人穿,把正在吃的食物讓別人吃。形容對人熱情關懷。出自《陳書·荀郎傳》:“郎更招致部曲;解衣推食;以相賑贍;眾至數萬人。”

5 助人為樂 [ zhù rén wéi lè ] 幫助人就是快樂。出自冰心《咱們的五個孩子》:“在我們的新社會裏,這種助人為樂的新風尚,可以說是天天在發生,處處在發生。”

6 舍己為人 [ shě jǐ wèi rén ] 舍棄自己的利益去幫助別人。出自《論語·先進》朱熹註:“曾點之學……初無舍己為人意。”

7 舍生取義 [ shě shēng qǔ yì ] 舍:舍棄;生:生命;取:求取;義:正義。舍棄生命以取得正義。指為正義而犧牲生命。出自《晉書·梁王肜傳》:“肜位為宰相……而臨大節;無不可奪之誌;當危事;不能舍生取義。”

8 大公無私 [ dà gōng wú sī ] 指辦事公正,沒有私心。現多指從集體利益出發,毫無個人打算。出自《漢書·賈誼傳》:“為人臣者;主而忘身;國而忘家;公而忘私。”清·龔自珍《龔定庵集·論私》:“且今之大公無私者;有楊;墨之賢耶?”

9 堂堂正正 [ táng táng zhèng zhèng ] 堂堂:盛大的樣子;正正:整齊的樣子。原形容強大整齊的樣子,現也形容光明正大。也形容身材威武,儀表出眾。出自《孫子·軍爭》:“無要正正之旗,勿擊堂堂之陳,此治變者也。”

10 問心無愧 [ wèn xīn wú kuì ] 問心:問問自己。捫心自問,毫無愧色。出自清·紀昀《閱微草堂筆記》:“君無須問此;只問己心;問心無愧;即陰律所謂善。”

2.形容俠客的成語

形容俠客的成語:

○ 成人之美:成:成就。成全別人的好事。

○ 助人為樂:幫助人就是快樂。

○ 與人為善:與:贊許,贊助;為:做;善:好事。指贊成人學好。現指善意幫助人。

○ 舍己救人:舍己:犧牲自己。不惜犧牲自己去救別人。

○ 舍己為人:舍棄自己的利益去幫助別人。

○ 救死扶傷:扶:扶助,照料。搶救生命垂危的人,照顧受傷的人。現形容醫務工作者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精神。

○ 扶老攜幼:攜:拉著,帶領。攙著老人,領著小孩。

○ 扶危濟困:扶:幫助;濟:搭救,拯救。扶助有危難的人,救濟困苦的人。

○ 排難解紛:原指為人排除危難,解決糾紛。今指調停雙方爭執。

○ 劫富濟貧:劫:強取;濟:救濟。奪取富人的財產,救濟窮人。

○ 仗義疏財:仗義:講義氣;疏財:分散家財。舊指講義氣,拿出自己的錢財來幫助別人。

○ 解囊相助:囊:口袋。拿出財物幫助別人。

○ 解衣推食:推:讓。把穿著的衣服脫下給別人穿,把正在吃的食物讓別人吃。形容對人熱情關懷。

○ 絕少分甘:好吃的東西讓給人家,不多的東西與人***享。形容自己刻苦,待人優厚。

○ 雪中送炭:在下雪天給人送炭取暖。比喻在別人急需時給以物質上或精神上的幫助。

○ 雲行雨施:施:施布。比喻廣泛施行恩澤。

○ 見義勇為:看到正義的事,就勇敢地去做。

○ 急公好義:急:急於。熱心公益,見義勇為。

○ 舍生取義:舍:舍棄;身:生命;取:求取;義;正義。指為正義而犧牲生命。

○ 殺身成仁:成:成全;仁:仁愛,儒家道德的最高標準。指為正義而犧牲生命。後泛指為了維護正義事業而舍棄自己的生命。

○ 成仁取義:成仁:殺身以成仁德;取義:舍棄生命以取得正義。為正義而犧牲生命。

○ 大義滅親:大義:正義,正道;親:親屬。為了維護正義,對犯罪的親屬不循私情,使受到應得的懲罰。

○ 毀家紓難:毀:破壞,毀壞;紓:緩和,解除。捐獻所有家產,幫助國家減輕困難。

滿意的請采納哦!

3.形容“俠客”的四字成語都有什麽

1、俠肝義膽 [ xiá gān yì dǎn ]:俠客的肝,義士的膽。形容見義勇為、鋤強扶弱、打抱不平的心腸和行動。

出 處:《蒲柳人家·後記》:“壹家聽著,先是生氣,擔驚,繼而又被趙錄明的俠肝義膽和壹片熱心所感動了。”

2、見義勇為[jiàn yì yǒng wéi]:看到正義的事,就勇敢地去做。

出 處:《論語·為政》:“見義不為;無勇也。”

3、舍生取義[shě shēng qǔ yì]:舍:舍棄;身:生命;取:求取;義;正義。指為正義而犧牲生命。

出處:《晉書·梁王肜傳》:“肜位為宰相……而臨大節;無不可奪之誌;當危事;不能舍生取義。”

4、斷蛟刺虎[duàn jiāo cì hǔ]:指武藝高強,行為俠義。

出 處: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自新》載:相傳晉周處曾射蛟殺虎,為民除害。

5、披肝瀝膽 [pī gān lì dǎn]:披:披露;瀝:往下滴。比喻真心相見,傾吐心裏話。也形容非常忠誠。

出 處:唐·劉賁《應賢良方正直言極諫科策》:“或有以系危之機;兆存亡之變者;臣清披肝瀝膽;為陛下別白而重言之。”

4.描寫劍客的詞語

《劍客》 唐· 賈島 十年磨壹劍,霜刃未曾試。

今日把示君,誰有不平事? 大意用十年的功夫來磨勵這把寶劍,霜雪般鋒利的劍刃還沒試驗過。我今日把它亮出來擺在您面前,請告訴我誰遇到了不公平的事? 賞析 賈島詩思奇僻。

這首《劍客》卻率意造語,直吐胸臆,給人別具壹格的感覺。詩題壹作《述劍》。

詩人以劍客的口吻,著力刻畫“劍”和“劍客”的形象,托物言誌,抒寫自己興利除弊的政治抱負。 這是壹把什麽樣的劍呢?“十年磨壹劍”,是劍客化了十年工夫精心磨制的。

側寫壹筆,已顯出此劍非同壹般。接著,正面壹點:“霜刃未曾試。”

寫出此劍刃白如霜,閃爍著寒光,是壹把鋒利無比卻還沒有試過鋒芒的寶劍。說“未曾試”,便有躍躍欲試之意。

現在得遇知賢善任的“君”,便充滿自信地說:“今日把示君,誰有不平事?”今天將這把利劍拿出來給妳看看,告訴我,天下誰有冤屈不平的事?壹種急欲施展才能,幹壹番事業的壯誌豪情,躍然紙上。 顯然,“劍客”是詩人自喻,而“劍”則比喻自己的才能。

詩人沒有描寫自己十年寒窗,刻苦讀書的生涯,也沒有表白自己出眾的才能和宏大的理想,而是通過巧妙的藝術構思,把自己的意想,含而不露地融入“劍”和“劍客”的形象裏。這種寓政治抱負於鮮明形象之中的表現手法,確是很高明的。

全詩思想性與藝術性綰合得自然而巧妙。語言平易,詩思明快,顯示了賈島詩風的另外壹種特色。

俠客行① -李白 趙客縵胡纓②,吳鉤霜雪明③。銀鞍照白馬,颯沓如流星④。

十步殺壹人, 千裏不留行⑤。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

閑過信陵飲⑥,脫劍膝前橫。 將炙啖朱亥,持觴勸侯嬴⑦。

三杯吐然諾, 五嶽倒為輕⑧。眼花耳熱後,意氣素霓生⑨。

救趙揮金錘, 邯鄲先震驚⑩。千秋二壯士,烜赫大梁城。

縱死俠骨香, 不慚世上英。 誰能書閣下,白首太玄經⑾。

註釋: ①這是壹首描寫和歌頌俠客的古體五言詩,是李白古風五十九首中的壹首。行,這裏不是行走的行,而是歌行體的行,等於說“俠客的歌”。

②趙客,燕趙之地的俠客。自古燕趙多慷慨悲歌之士。

《莊子·說劍》:“昔趙文王好劍,劍士夾門而客三千余人。”縵,沒有花紋。

胡纓,古時將北方少數民族通稱為胡;纓,系冠帽的帶子。縵胡纓,即少數民族做工粗糙的沒有花紋的帶子。

這句寫俠客的冠帶。 ③吳鉤,寶刀名。

霜雪明,謂寶刀的鋒刃像霜雪壹樣明亮。 ④颯沓,群飛的樣子,形容馬跑得快。

⑤這兩句原自《莊子·說劍》:“臣之劍十步壹人,千裏不留行。”這裏是說俠客劍術高強,而且勇敢。

⑥信陵,信陵君,戰國四公子之壹,為人禮賢下士,門下食客三千余人。 ⑦朱亥、侯嬴都是信陵君的門客。

朱本是壹屠夫,侯原是魏國都城大梁東門的門官,兩人都受到信陵君的禮遇,都為信陵君所用。炙,烤肉。

啖,吃。啖朱亥,讓朱亥來吃。

⑧這兩句說,幾杯酒下肚(古詩文中,三、九常是虛指)就作出了承諾,並且把承諾看得比五嶽還重。 ⑨素霓,白虹。

古人認為,凡要出現不尋常的大事,就會有不尋常的天象出現,如“白虹貫日”。這句意思是,俠客重然諾、輕死生的精神感動了上天。

也可以理解為,俠客這壹承諾,天下就要發生大事了。這樣與下文扣得更緊。

⑩這兩句是說的朱亥錘擊晉鄙的故事。信陵君是魏國大臣,魏、趙結成聯盟***同對付秦國,這就是連橫以抗秦。

信陵君是積極主張連橫的。邯鄲,趙國國都。

秦軍圍邯鄲,趙向魏求救。魏王派晉鄙率軍救趙,後因秦王恐嚇,又令晉鄙按兵不動。

這樣,魏趙聯盟勢必瓦解。信陵君準備親率家丁與秦軍壹拼,去向侯嬴辭行(實際是試探侯嬴),侯不語。

信陵君行至半路又回來見侯嬴。侯笑著說:“我知道妳會回來的。”

於是為信陵君設計,串通魏王寵姬,盜得虎符,去到晉鄙軍中,假托魏王令代晉鄙領軍。晉鄙生疑,朱亥掏出40斤重的鐵錐,擊斃晉鄙。

信陵君遂率魏軍進擊秦軍,解了邯鄲的圍。 ⑾揚雄曾在皇帝藏書的天祿閣任校刊工作。

書閣下,意即寫入正史。《太玄經》是揚雄寫的壹部哲學著作。

結合全文,這兩句的意思應該是希望寫史的人把俠客的功績記下來流傳後世。 賞析: 李白這壹首《俠客行》古風,抒發了他對俠客的傾慕,對拯危濟難、用世立功生活的向往。

前四句從俠客的裝束、兵刃、坐騎描寫俠客的外貌,第二個四句寫俠客高超的武術和淡泊名利的行藏。第三個四句引入信陵君和侯嬴、朱亥的故事來進壹步歌頌俠客,同時也委婉地表達了自己的抱負。

俠客得以結識明主,明主借助俠客的勇武謀略去成就壹番事業,俠客也就功成名就了。最後四句表示,即使俠客的行動沒有達到目的,但俠客的骨氣依然流芳後世,並不遜色於那些功成名就的英雄,寫史的人應該為他們也寫上壹筆。

有人認為這首《俠客行》僅僅是寫朱亥、侯嬴,是不對的。前八句寫的俠客的形象就與朱、侯兩人不符。

朱並不會劍術,而是力氣大、勇敢。侯主要是智謀取勝。

壹句“閑過信陵飲”不過是將俠客與信陵君這樣的“明君”聯系起來罷了,因朱、侯都不是以這種方式結識信陵君的。李白正是想結識像信陵君這樣的明主以成就自己“申管晏之談,謀帝王之術,奮其智能,願為輔。

5.描寫俠客的詩句

1、《橫吹曲辭 隴頭吟》

年代: 唐 作者: 王維

長安少年遊俠客,夜上戍樓看太白。

隴頭明月迥臨關,隴上行人夜吹笛。

關西老將不勝愁,駐馬聽之雙淚流。

身經大小百余戰,麾下偏裨萬戶侯。

蘇武才為典屬國,節旄落盡海西頭。

2、《張公子行》

年代: 唐 作者: 常建

壹作古意

日出乘釣舟,裊裊持釣竿。

涉淇傍荷花,驄馬閑金鞍。

俠客(使君)白雲中,腰間懸轆轤。

出門事嫖姚,為君西擊胡。

胡兵漢騎相馳逐,轉戰孤軍西海(海西)北(曲)。

百尺旌竿沈黑雲,邊笳落日不堪聞。

3、《雜曲歌辭·俠客行》

年代: 唐 作者: 元稹

俠客不怕死,怕在事不成,事成不肯藏姓名。

我非竊賊誰夜行,白日堂堂殺袁盎。九衢草草人面青,

此客此心師海鯨。海鯨露背橫滄溟,海波分作兩處生。

分海減海力,俠客有謀,人不識測三尺鐵蛇延二國。

4、《雜曲歌辭·俠客行》

年代: 唐 作者: 元稹

俠客不怕死,怕在事不成,事成不肯藏姓名。

我非竊賊誰夜行,白日堂堂殺袁盎。九衢草草人面青,

此客此心師海鯨。海鯨露背橫滄溟,海波分作兩處生。

分海減海力,俠客有謀,人不識測三尺鐵蛇延二國。

5、《紫騮馬》

年代: 唐 作者: 楊炯

俠客重周遊,金鞭控紫騮。蛇弓白羽箭,鶴轡赤茸秋。

發跡來南海,長鳴向北州。匈奴今未滅,畫地取封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