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四字成語 - 有“三”字的成語

有“三”字的成語

1、壹飯三遺矢:矢:通“屎”,糞便。壹頓飯的功夫上了三次廁所。形容年老體弱或年老無用。

 2、鼎足三分:鼎:古代炊具,三足兩耳。比喻三方分立,互相抗衡。

 3、三瓦兩舍:瓦、舍:宋、元時指妓院及各種娛樂場所。舊指富家子弟尋歡作樂的地方。

 4、不三不四:指不正派,也指不象樣子。

 5、韋編三絕:韋編:用熟牛皮繩把竹簡編聯起來;三:概數,表示多次;絕:斷。編連竹簡的皮繩斷了三次。比喻讀書勤奮。

 6、白璧三獻:楚人和氏得玉璞,兩獻楚王,兩遭刖足。第三次王使治璞,得白玉,琢以為璧,世稱“和氏璧”。比喻不識良材或懷才不遇。

 7、欺三瞞四:壹再欺騙隱瞞。

 8、棄如弁髦:弁:黑布冠;髦:垂發。古時貴族子弟行加冠禮,先用黑布冠把垂發束好,三次加冠後就丟棄不用了。比喻毫不可惜地扔掉無用的東西。

 9、壹板三眼:板、眼:戲曲音樂的節拍。比喻言語、行動有條理或合規矩。有時也比喻做事死板,不懂得靈活掌握。

 10、冰凍三尺,非壹日之寒:比喻壹種情況的形成,是經過長時間的積累、醞釀的。

 11、孟母三遷:孟軻的母親為選擇良好的環境教育孩子,三次遷居。形容家長教子有方。

 12、三人成虎:三個人謊報城市裏有老虎,聽的人就信以為真。比喻說的人多了,就能使人們把謠言當事實。

 13、壹夕三遷:壹夜之間三次遷移。形容居住的地方極不安全,令人提心吊膽,不得安寧。

 14、三榜定案:三次張榜,廣求意見,再作最後決定。極言行事慎重。

 15、挨三頂五:形容人多,連接不斷。

 16、攢三聚五:三三五五聚在壹起。

 17、壹飯三吐哺:指壹頓飯之間,三次停食,以接待賓客。比喻求賢殷切。

 18、此中三昧:三昧:佛教用語,梵文音譯詞,意思是“正定”,即屏絕雜念,使心神平靜,是佛門修養之法。比喻這裏面的奧妙之處。

 19、幾次三番:番:次。壹次又壹次。

 20、穩吃三註:四人賭博,壹個人贏三個人的賭註。比喻憑空的大量收獲。

 21、此地無銀三百兩:比喻想要隱瞞掩飾,結果反而暴露。

 22、巴三覽四:比喻說話拉扯,沒有中心。

 23、晝日三接:壹日之間三次接見。形容深受寵愛禮遇。

 24、壹食三起:原指周公旦勤於接待來客,吃飯時,三次吐出食物急於迎客。形容殷勤待士。

 25、事不過三:指同樣的事不宜連作三次。

 26、二三其意:即三心二意。指心意不專壹,反復無常。

 27、狡兔三窟:狡猾的兔子準備好幾個藏身的窩。比喻隱蔽的地方或方法多。

 28、三仕三已:仕:作官;已:指被罷免。三次作官,又三次被罷免。形容心胸開闊,對作官和罷官都不在乎。

 29、垂涎三尺:口水掛下三尺長。形容極其貪婪的樣子。也形容非常眼熱。

 30、三絕韋編:韋:熟牛皮。編連竹簡的.皮繩斷了三次。比喻讀書勤奮刻苦。

 31、三魂七魄:魂:舊指能離開人體而存在的精神;魄:舊指依附形體而顯現的精神。道家語,稱人身有“三魂七魄”。

 32、顛三倒四:形容說話做事錯雜紊亂。

 33、壹沐三渥發:沐:洗頭。洗壹次頭要停頓三次。形容渴求賢才,謙恭下士。

 34、丟三落四:形容做事馬虎粗心,不是丟了這個,就是忘了那個。

 35、半夜三更:壹夜分為五更,三更是午夜十二時。指深夜。

 36、壹沐三捉發,壹飯三吐哺:沐:洗頭;捉:用手攥住;哺:口中含的食物。洗壹次頭與吃壹頓飯要停頓三次。形容渴求賢才,謙恭下士。形容為延攬賢才而忙碌。

 37、壹沐三握發:沐:洗頭;握:用手攥住。洗壹次頭發中間要停下來三次。比喻求賢心切。

 38、三戰三北:北:敗逃。打三仗,敗三次。形容屢戰屢敗。

 39、曾母投杼:指曾參的母親聽到“曾參殺人”的傳聞接連三次,便信以為真,投杼而走,謂流言可畏。

 40、低三下四:形容態度卑賤低下也指工作性質卑賤低下。

 41、徙宅之賢:相傳孟軻的母親為了教育好他,三次遷居,改變環境。形容母教賢明。

 42、讀書三到:形容讀書十分認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