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示謙虛的成語,例舉如下:
1、千慮壹得:愚笨人的細致考慮也會有可取的地方。語本《晏子春秋·雜下十八》:愚人千慮,必有壹得。後常用為發表意見時的自謙之詞。
2、詮才末學:低下的才能與膚淺的學識,多用作自謙之詞。人微望輕謂身份低下,資望不足,多用作自謙之詞。無以塞責自謙之語,無法彌補自己。
3、不驕不躁:意思為做好了不驕傲,未處理好不要急躁。只要同誌們對於政策行動和作戰和團結人民的政策,不犯大錯誤,謙虛謹慎,不驕不躁,是完全有辦法的。
4、功成不居:原指任其自然存在,不去占為己有。後多用於形容立了功而不把功勞歸於自己。含褒義,在句中壹般作謂語、定語。
5、洗耳恭聽:洗耳恭聽是壹則來源於歷史故事的成語,成語有關典故最早出自於西晉皇甫謐《高士傳許由》。洗耳恭聽的原義是恭敬而專心地傾聽,原用作敬辭,後含有詼諧諷刺之意,在句子中可充當謂語、賓語、定語。?
6、虛懷若谷:胸懷像山谷壹樣深廣,形容十分謙虛,能容納別人的意見。指胸懷像山谷那樣深而且寬廣,善於接受別人意見和觀點,出自《老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