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地廣人稀。
解析:壹個“地”字很大,在“地”字的裏面藏著兩個很小的“人”字,對應的成語就是地廣人稀。
地廣人稀是成語,拼音是dì guǎng rén xī,指地方大,人煙少。
出處:元末明初·施耐庵《水滸傳》第八十三回:“若是分兵前去,奈緣地廣人稀,首尾不能救應,不如只是打他幾個城池,卻再商量。”
白話譯文:如果分兵前去的話,因為地方大,人煙少,所以不能相互照應,還不如只攻打幾個城池先,然後再商量。
用法:作謂語、定語;指地方大,人煙少。
例句:我國新疆地廣人稀,而地下資源極為豐富。
擴展資料:
地廣人稀的近義詞是人跡罕至。
人跡罕至是漢語成語,拼音是rén jì hǎn zhì,意思是人的足跡很少到達。指荒涼偏僻的地方。
出處:漢·荀悅《漢紀·孝武紀二》:“而夷狄殊俗之國;遼絕異黨之地;舟車不通;人跡罕至。”
白話譯文:而夷狄是個風俗異常的國家,相去甚遠,不信道的親族的地方,水路不通,人的足跡很少到達。
用法:主謂式。
例句:神農架是壹片人跡罕至的神秘原始森林。
百度百科-地廣人稀
百度百科-人跡罕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