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流水,漢語成語,讀音為gāo shān liú shuǐ,比喻知音難遇或樂曲高妙。
成語出處
《列子·湯問》:“伯牙鼓琴,誌在高山,鐘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誌在流水,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白話釋義
《列子·湯問》:“伯牙彈琴,心中想到高山,鐘子期說:‘好啊,琴聲就像巍峨的泰山。’心中想到流水,說:‘好啊,流水就好像江河壹樣。’”
擴展資料:
成語故事
傳說先秦的琴師伯牙壹次在荒山野地彈琴,樵夫鐘子期竟能領會這是描繪“巍巍乎誌在高山”和“湯湯乎誌在流水”。伯牙驚曰:“善哉,子之心與吾同。”子期死後,伯牙痛失知音,摔琴斷弦,終身不操,故有高山流水之曲。
春秋時代,有個叫伯牙的人,精通音律,琴藝高超,是當時著名的琴師。伯牙年輕的時候聰穎好學,曾拜高人為師,琴技達到水平,但他總覺得自己還不能出神入化地表現對各種事物的感受。
伯牙的老師知道他的想法後,就帶他乘船到東海的蓬萊島上,讓他欣賞大自然的景色,傾聽大海的波濤聲。伯牙舉目眺望,只見波浪洶湧,浪花激濺;海鳥翻飛,鳴聲入耳;山林樹木,郁郁蔥蔥,如入仙境壹般。
壹種奇妙的感覺油然而生,耳邊仿佛咯起了大自然那和諧動聽的音樂。他情不自禁地取琴彈奏,音隨意轉,把大自然的美妙融進了琴聲,伯牙體驗到壹種前所未有的境界。老師告訴他:“妳已經學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