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書法字典 - 組織要素管理的三個維度

組織要素管理的三個維度

組織行為是指人們在個人、群體和組織層面上的行為。行為的主體是人,人的態度、直覺、學習能力、感情和目標對組織都非常重要。因為組織中的所有人都屬於壹個特定的群體,組織行為反映在該群體的行為中。組織中的小組可以分為正式小組和非正式小組:正式小組由員工根據他們在組織中的職位組成;非正式群體的形成以壹種有規律的方式相互聯系,並根據組織的要求產生不同形式的活動。群體可以改變個人的動機或需求,並可以影響個人在組織環境中的行為。組織需要有效地預測和管理人類行為和群體行為。

組織的內外部環境對其行為有很大的影響。相反,組織行為會對內外部環境產生負面影響。組織的外部因素大多是由各個行業或領域的組織行為相互作用形成的。例如,企業內部技術人員的創新可能會改變特定組織群體的技術環境;壹個政治組織的決策行為可能會徹底改變該組織的政治環境。組織行為需要積極適應組織的內外部環境。

組織目的是組織行為的指南。沒有目的導向的組織行為,組織的發展就會偏離組織目標。組織的另外兩個管理要素,即管理主體和管理對象,是組織行為的重點研究對象,他們本身就是組織行為的行動者。管理主體管理管理客體的行為,管理客體的行為影響和制約管理主體的行為。只有它們之間的良性互動才能最終有利於這兩種管理要素的存在和發展。組織結構是壹個抽象的概念,由相對固定和穩定的工作和群體關系組成,目的是有效地影響個人和群體,實現有效的工作績效。組織結構決定了將個人組合成部門,然後將部門組合成整個組織的方式。它還決定了組織中所有級別之間的正式報告關系,包括級別數量和主管的管理範圍。還包括確保跨部門溝通、協作和力量整合的系統設計。

結構本身是組織內部環境要素的主要組成部分。組織結構設計直接影響組織要素能否發揮重要作用。良好的組織結構能夠充分利用外部環境因素的優勢,及時有效地應對外部環境的變化,實現組織目標。組織目的是組織中個體目的的有機結合,其實現需要組織內部個體努力的整合。然而,個人之間的分工導致了努力的分化,組織結構發揮了作為結構載體的作用,以調節組織中個人朝著組織目標所做的努力。

管理主體和管理對象是組織結構中的主要組成部分。工作的分工、職責的劃分、權限的設置等組織結構設計要素將直接影響管理主客體能否和諧發展,從而影響個人效能的發揮,決定其能否同時實現行為的有效性和個人的能量率。組織過程的概念很大。從廣義上講,組織的設計、建立和運作屬於組織過程;從狹義上講,組織過程是指組織的運作和管理過程。行為和結構之前都已經討論過了,這裏我們采用壹個狹義的概念。

西蒙認為,組織管理過程就是決策過程,即根據壹些標準化的組織程序,選擇和確定可用於決策的因素,然後就這些因素與相關組織成員進行信息溝通以做出決策。基於這壹理論,我們可以推斷出組織流程管理是對溝通和決策過程的管理。

因為人只有有限的理性,人們很難完全理解和正確預測每壹個決策的結果,在決策時也很難考慮所有可能的措施。這種有限理性會導致他在決策時只尋求符合要求或令人滿意的措施。組織過程管理的目標是使個人和群體獲得最佳的信息溝通,實現最大限度的理性,並做出令自己和組織滿意的決策。

組織的內部環境應創造積極的溝通文化,消除或避免溝通障礙,使向上、向下和水平的溝通渠道暢通,以促進個人和群體做出有效的決策。同時,組織不能忽視與組織外部要素的溝通,如政府、供應商和客戶。某壹方面溝通不暢,可能會給組織造成致命打擊。當然,在組織溝通和決策的過程中,我們絕不能偏離組織宗旨。所有溝通和決策的最終目的都是為了實現組織目的。

管理主體與管理對象之間的權力距離將直接影響他們之間的溝通。管理主體應積極與對象溝通,了解他們的想法並得到反饋,這將使管理決策更加合理和可行,並使員工更容易做出正確的決策。決策的過程往往決定著決策的效果。如果管理主客體之間有充分的溝通,員工就會認為自己參與了決策,這更有利於執行決策和實現管理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