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在《詩經》時代,“爾”和“爾”完全是兩個字。漢代的鄭玄和唐代的孔在為莽解釋《詩經》中的“兒”和“兒”時,說“兒”和“兒”是連在壹起的,即兩個字互相共有。這種說法其實是錯誤的。
3.關淑發老師在1987專門就這個問題寫了壹篇文章。他指出,“兒”在古代漢語中有兩個意思:第壹個意思見於《說文解字》,“兒,有益。”即“二”即獲得、增加、擁有。這是本義。"第二個意思是在玉器中發現的."第二,分離與反叛。“是個動詞,意思是‘背離,背叛’。在“壹個學者的行為”中,它意味著背離和背叛。即“學者偏離了原來的做法。"
4.至於“二三德”中的“二”字,是個數詞。在本句中用作動詞時,是使役用法,相當於說“使其德二三”。就是他反復無常,不斷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