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書法字典 - 徐霞客漫遊的典故是什麽?

徐霞客漫遊的典故是什麽?

徐霞客,名弘祖,字真智,名霞客,名揚天下。南京常州府江陰縣(今江蘇省江陰)人。生於萬歷十四年(1587),卒於崇禎十四年(1641)。他是中國著名的旅行家和傑出的地理學家。

徐霞客出生在壹個官僚地主家庭。到了父親那裏,他無心做官,從壹個有權勢的官家變成了壹個壹般的地主家庭。雖然家境中等,但家境還是不錯的。尤其是祖上因科舉而成名,家世淵源深厚,藏書豐富。再加上他本人無心名利,使他有條件和閑情去博覽群書。他天資聰穎,“小時候是老師,說話就成了詩。”成年後,他甚至“遍訪古今史籍、地理誌、山海圖,以及壹切翺翔的痕跡”,“尋訪古人的奇聞異事和淡臺的隱石室”。他讀的書越多,對書中描繪的壯麗山河就越著迷。同時,他也發現過去的山經和地方誌有許多錯誤,於是萌發了周遊世界名山大川,“探奇探幽九州內外”並實地考察的決心。他媽媽也鼓勵他:“誌在四方,男人才會做事。”.....妳希望妳的兒子被野雞和小馬困住嗎?“萬歷三十五年(1607),徐霞客第壹次遊太湖。他今年二十歲。從這壹年到崇禎九年(1636),遊歷了江蘇、浙江、安徽、山東、河南、河北、北京、陜西、山西、江西、福建、廣東、湖北。因為母親在教會和家庭事務中的存在,他在此期間的出訪都是“確定並如期歸來”。他去這些地方主要是因為向往名山、名勝,去過泰山、天臺山、雁蕩山、百嶽山、黃山、武夷山、九華山、廬山、嵩山、太華山、太和山、羅浮山、盤山、五臺山、恒山。從十天半月到壹兩個月,大部分的旅遊都有遊記。從徐霞客近30年的行蹤和遊記來看,他以探索奇景為主,對山川地貌的考察和探索較少,對地理學的貢獻也不如他後來的西南之行。雖然這壹時期的遊記數量很少(只有17本《名山遊記》),但已顯示出作者敏銳的觀察力和創造性思維能力。

崇禎九年(1636)秋天,徐霞客開始了人生中最漫長也是最重要的壹次旅行,這也是他後期唯壹的壹次旅行。此前他曾說:“於之在廣東峨眉、蜀、桂林、太華、衡越”,而“蜀、廣、關中老得不能獨遊。”母親去世,兒子出嫁,他五十歲了,身體狀況每況愈下,才知道“舊病將至”,以後再去西遊就難了。他的好友陳說:“過去人們渴望做官和土地,他們大多繼承了附屬的協會;也就是兩江三山。自有記載以來,都局限於中國境內,未曾測得。”於是徐霞客“欲遊海外為昆侖”。

從崇禎9年9月19日(1636,10,17)到崇禎13年(1640),前後用了4年時間,途經江蘇、浙江、江西、湖南、廣西、貴州,最後因為“生病”到達雲南。通過這次萬裏遠征,考察了中國的西南地區,為中國地理學的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

在徐霞客的西南之行中,他幾乎用了三分之二的時間調查中國的喀斯特地區。他不僅觀察了這些地區喀斯特地貌的表面特征,而且研究了喀斯特地貌的結構和特征,創造了許多專有名詞並對其進行了分類。徐霞客遊記中記載的洞穴有357個,其中作者自己探險的有306個,西南之行自己探險的有239個,占絕大多數。他不僅記錄了洞穴的方位、高度、寬度和深度,還對巖溶現象的成因做出了正確的解釋。正如他所指出的,洞穴是由水的長期侵蝕造成的,而鐘乳石是由石灰巖上滴下的水蒸發後碳酸鈣凝結而成的。他觀察和記錄的喀斯特地貌有石芽、喀斯特溝壑、孤峽、峰林、漏鬥、天坑、窪地、暗流、天然橋梁、地下河、洞穴、鐘乳石、石筍、石柱、盲谷、山脈等。同時,他仔細觀察和記錄了喀斯特地貌的分布及其區域差異。除了喀斯特地貌,徐霞客對地貌的考察還包括山地地貌、紅層地貌、流水地貌、火山地貌、冰緣地貌和應用地貌。

徐霞客的考察很註重水路的起源。除了對水道起源的大量描述外,他還糾正了前人文獻中記載的壹些錯誤。例如,愚公說“岷山領導河流”。經過考察,他肯定金沙江是長江的上遊。晚年寫《河源考》,作出“誰推河源必以金沙為首”的結論。除了長江水系,徐霞客考察的水路還包括黃河水系、珠江水系(主要是西江)、瀾滄江水系、怒江水系、大金沙江(伊洛瓦底江)水系、天臺山水系。他的調查涉及很多問題,比如流域範圍、河流大小、河流流速、河流含沙量、水流變化、河流水質、流域、暗流、地形與水文的關系、河床的區域差異等等。此外,他還考察和記錄了湖泊、沼澤和泉水。

除了地形地貌的考察,徐霞客此行還包括生物資源的考察。徐霞客遊記中記載的糧食和蔬菜以外的植物有150余種,尤其是雲南省(60余種)。他觀察和描述植物形態,收集各種植物標本,註意植被狀況。他還註重植物與地理環境關系的考察,研究海拔、緯度、溫度、風和地形對植物分布和植物生態的影響。

徐霞客遊記既註重自然地理的考察和描寫,也註重人文地理的考察和描寫。作者註意到了人與環境的關系,觀察了人們改造和利用地理環境的活動,記錄了手工業、礦業、農業生產、交通運輸、商業貿易、城鎮和村莊的分布和興衰、少數民族地區的政治和習俗等情況。他的記述對我們了解明朝的經濟和歷史地理有很大幫助。

徐霞客的遊記,以日記體的形式寫成,不僅真實生動地記錄了各地的地理景觀,而且顯示了作者先進的地理學思想和方法。他讀了很多書,涵蓋了古代的地理、山川、記載,但並不滿足於書中所見,於是通過實地考察確認了自己的書本知識,糾正了地理、史書傳承中的種種錯誤。他通過實地考察,忠實地描述和記錄了某壹地區的各種地理現象,既有精美的圖像描述,也有量化的數字描述。他的調查研究活動也註重分析比較。通過比較,找出所考察的研究對象之間的異同,並加以總結。此外,他還通過收集標本(包括巖石標本和植物標本)來補充敘事的不足。徐霞客遊記是壹部地理巨著,也可以作為文學作品來讀。他對自然景觀的描寫讓人覺得很美。他寫山,寫流水,寫氣候,寫山,寫植被,寫洞穴,寫陽光月光,各種風景如畫。他對社會生活和風土人情的描寫也是生動細致。明清時期,錢曾說徐霞客的遊記具有“真、奇、大”的特點。所謂真實,指的是真實,即“直接講述現場,從不以文字來刻畫,而是自然的趣味在流動,自然的感到驚訝...但並沒有什麽奇怪的、奢侈的語言欺騙人。”所謂“大”,指的是“旅伴”,篇幅“無非文章”。所謂奇,是指“其筆法厚如子,其敘事如龍門,故其形亦如山,有起伏,有隱;其水狀,曲折之源,宣騰紙;如果妳還記得那個偏僻僻靜的地方,妳就會知道這壹切。如果妳記得空空的山谷和可憐的巖石,妳會發現奇跡和星星。所有的編者都是好奇而奇怪的,表達押韻而新奇,形成自己的文字。”

崇禎十三年(1640)年初,徐霞客腳患重病,不能再出行。他壹度想繼續從雲南去緬甸,但此時他不得不放棄原定計劃,中斷行程,在麗江納西族土司穆白勝的支持下回到家鄉。雖然萬裏是壹個長期旅行者,但他不願意把收集的標本留在身後。朋友陳說他“不能待在家裏,卻把奇石放在榻前,互相摩擦,不問家事”。吳族譜也說:晚年“王先生病臥榻,孫、陳、滇所攜雲石、奇樹、奇根,與前相等。”次年,徐霞客去世。

在我國歷史上,徐霞客是古代第壹人,沒有任何政治或宗教企圖,純粹以地理考察為目的,不追求名利。足跡遍布江蘇、浙江、上海、安徽、江西、河北、河南、北京、天津、山東、山西、陜西、湖北、湖南、福建、廣東、廣西、雲南、貴州等19個省區。那時候交通不是很方便,真的難能可貴。他的調查範圍之大,古今罕見。他開創了野外調查和系統描述自然的新方向。他的《徐霞客遊記》是中國科學文化寶庫中的瑰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