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有多美?在她自己沾沾自喜的描述中,是“宮人以我為美”,她的容貌美得讓人羨慕。我們現在可以看到慈禧晚年的壹些畫像。即使以今天的審美來看,慈禧仍然可以稱得上端莊。與慈禧晚年有過密切接觸的女性有兩位:壹位是德齡,她因通曉外語而成為慈禧太後的第壹位女侍應。她評價慈禧的外貌:“慈禧太後年輕時確實是壹個迷人而聰明的女孩,經常受到宮中人的稱贊;就連伊拉克也在逐漸被歲月擠壓,進入舊世界後,還保留著幾分動人的容貌!"
另壹位是美國女畫家卡爾。1904年8月,她進入清廷為慈禧太後畫像。她與慈禧相處了九個月,並在《慈禧畫像》中記錄了自己的親身經歷。在書中,她寫道:“我覺得我面前的太後是壹個非常美麗善良的女人。我猜她的年齡不超過四十歲(實際上慈禧已經快七十歲了),她的氣質很美,讓人第壹眼就感到幸福。”“慈禧太後身體的各個部分非常協調,她美麗的臉龐,柔美的雙手,苗條的身材和烏黑發亮的頭發和諧地結合在壹起,相得益彰...她微笑著,她的姿態充滿了喜悅。”
然而,後宮中的美女都很優秀,而且都是精心挑選的美女。有皇帝在其中,同情他人並改變他們的想法是很常見的。對於慈禧來說,要保持和鞏固皇帝的特殊寵愛,就要有別人無法替代的潛力。其中,慈禧有著後宮嬪妃無法比擬的能力——她會讀會寫中文,這在當時的滿族女性中是極為可貴的。因此,慈禧是宮中嬪妃中既能掌握滿語又能讀寫漢語的“雙語”典範。
由教子欽點的班度成為慈禧的護花使者,慈禧對同治皇帝要求嚴格,並沒有讓他完全理解母親的良苦用心。他反而在性格上形成了對母親強烈的逆反心理,並在宮廷戒律的範圍之外尋求冒險和* * *的樂趣。兩人在這壹時期對同治帝影響很大。壹個人是恭親王載湉的長子。管理皇帝書房的惠親王去世後,奕詳和奕勛也結束了與皇帝* * *的書房生活,隨後慈禧任命恭親王長子陪同治帝讀書。慈禧只看到了載湉聰明開朗的性格,但她不知道的是,載湉的生活放蕩不羈,無所不為。經過慈禧精挑細選的班渡,最終成為同治帝的“護衛”。
另壹個是王慶其,帝國理工學院的助理。王慶其是順天人,在京城長大,出身名門。王慶其是個“美鳳儀”男人,“勤勞、善於奉承。我第壹次在南書房,皇帝很喜歡,我被授予五個頭銜和兩個頭銜。玉清宮(應該是弘德殿)行走,寵溺同行,無與倫比。”王慶其的學識應該不錯,因為這足以表明他可以作為翰林侍從進入同治帝學習的地方弘德堂。他的美貌和魅力,以及他善於奉承,自然對不諳世事的同治皇帝更有吸引力。在他的指導下,同治帝實際上與王慶其同床共枕,並保持著極其曖昧的關系。
杜將痘神獻給養心殿。當慈禧得知同治皇帝生病了,而且癥狀是發燒和皮疹時,慈禧很擔心。經過壹夜的觀察,第二天,同治皇帝開始出現明顯的皮疹癥狀:“皮疹樣外觀,混合瘟疫和痘”和“顆粒”,醫生據此判斷同治皇帝感染了天花。
慈禧不敢怠慢,在命令禦醫進行全面診治的同時,她小心翼翼地遵循祖先傳下的規則,生怕出現疏忽和失誤,不利於兒子順利度過天花難關。
首先對於痘神來說。慈禧太後下令歡迎同治皇帝登基後壹直供奉的慈禧太後進入養心殿。皇宮裏到處都鋪上了紅地毯和紅色對聯,以營造壹種喜氣洋洋的氣氛,希望皇太後能收回早先播下的天花。祭祀三天後,舉行隆重的儀式,將痘神於大清送出門外,並用紙龍舟和金銀絲將其焚燒,讓痘神在沖天的火焰中升天,希望帶走同治皇帝滿身的水痘,平安度過災難。
其次,為祖先祈福。慈禧和慈安去了景山壽皇殿,這是壹個供奉祖先的神社-壹個供奉乾隆時期“皇帝陛下”的神社,祈禱祖先的祝福和兒子的安全。
此後,同治皇帝不斷出現痤瘡顆粒,並開始收集紙漿,結痂和脫落。似乎壹切都在朝著慈禧所期待的方向發展。然而,11月20日之後,同治皇帝的病情突然惡化,他開始有毒瘡,像腰部的洞壹樣潰爛,不斷流膿,疼痛,臉頰腫脹和口臭。“腰部周圍有濕毒流動,而且腫脹潰爛。.....痘後殘毒潤。”。之後,雖然“痘痘痂都掉了,但是腰部穿孔,左右臀部穿孔……”
同治十三年十二月初五日,同治皇帝在養心殿東暖閣病逝。慈禧母親失去了兒子。
陵墓不願意和慈安在同壹水平線上。按照慈禧在中國封建社會的地位和作用,應該略遜於慈安,這也將體現在對陵墓的管理上,以體現等級差異。但鑒於慈禧的特殊身份,最初設計的陵墓在規制和質量上與慈安並無區別,慈禧本應感到滿意。然而,慈禧並不滿意,由於她膨脹的傲慢和無法控制的貪婪,她無法願意與慈安並肩站在壹起。既然葬地的選擇必須從屬於慈安,那麽就必須在陵墓的建築和裝飾上超越慈安,以顯示她的獨特性。
慈禧陵墓的重建工程持續了十三年,直到她去世才結束。重建後的隆恩殿和東西配殿,建築材料之昂貴、工藝之精湛、裝飾之豪華,在清西陵中名列前茅。即使與清朝的帝王陵墓相比,壹些帝王陵墓也比她遜色得多。她的陪葬品之奢華也令人瞠目結舌。慈禧的陪葬品分為兩部分:生前放在墓中金井裏的寶物和下葬時的陪葬品。
據清宮檔案《大行太後登基年譜》記載,慈禧在去世前曾將六批珍寶放入晉京。陪葬品中有多少珍寶?他的心腹太監李親自參加了慈禧的棺材埋寶儀式。據他和他的侄子寫的《愛月軒筆記》記載,慈禧的屍體放入棺材前,在棺材底部鋪了三層金珠錦褥和壹層珍珠,厚度為壹尺。頭部是壹片綠色的荷葉;腳下的粉色碧璽蓮花。頭戴珍珠鳳冠,冠上最大的珍珠有雞蛋那麽大,價值1200萬銀元。他身旁有二十七尊用黃金、寶石、玉石和翡翠雕刻的佛像。腳下兩側擺放著翡翠西瓜、甜瓜、卷心菜,以及200多個由寶石制成的桃、李、杏和棗。左邊放壹朵玉蓮,右邊放壹棵玉珊瑚樹。此外,還有八匹玉馬和十八尊玉羅漢,共計700多件。下葬後,4升珍珠和2200顆寶石被倒入棺材。據《內務府誌》記載,棺槨中埋藏的珠寶玉器數量和種類極其驚人,幾乎是“珠寶玉器全集”。
在她去世19年後,她的“永遠的幸福之地”被軍閥孫殿英炸毀,不僅屍骨暴露和受辱,連陪葬的珍寶也被洗劫壹空。享受了人間榮華富貴的“老佛爺”,只留下了壹片寂寞的荒地供後人評說。
慈禧的幸運與不幸作為壹個女人,慈禧既是幸運的,也是不幸的。
她的幸運在於她的地位是那個時代的女性無法獲得的。慈禧並非來自世代居住的權貴之家。她只是當時壹個中層旗官的女兒。如果她沒有在17歲時偶然進入紫禁城,並因此為她建立了壹個圍繞幹坤的政治平臺,她的命運將與千千成千上萬的普通女孩有多大區別?慈禧靠著她的壹步壹步鉆,從貴人到妃子,又幸運地生下鹹豐皇帝唯壹的皇子,從而“母以子貴”,晉升為公主和皇妃直至慈禧太後,並以此“聽政”47年。
慈禧是不幸的。她的不幸在於,作為妻子和母親,她在年輕時失去了丈夫,在中年時失去了兒子。雖然她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力,以至於無數王公大臣拜倒在他們的腳下膜拜,但她無法獲得壹個普通女人可以獲得的男女之間的愛情,她無法獲得壹個正常母親擁有的與她膝下的孩子和她的孫子孫女在壹起的幸福。我們很難想象她是如何獨自在高高宮墻環繞的禁宮中度過那漫長的日夜的。
光緒十六年(1890),新年剛過,慈禧太後心高氣傲,以光緒皇帝的名義立已故的科爾沁貝勒納蘇為太子。說到權力,55歲的慈禧太後已經成為清朝第壹人。無數達官貴人拜倒在她的石榴裙下,竭盡所能地奉承她。光緒皇帝幾乎是壹個傀儡。然而,作為壹個女人,慈禧太後是不幸的。26歲時,丈夫鹹豐皇帝先走了。在漫長而孤獨的歲月裏,她與男人鬥爭,生活和工作越來越像男人。她統治了整個中國,卻失去了普通女性的幸福和情感。
然而,在沈寂多年後,感情的死水被壹個蒙古青年激起了漣漪。
1888,那是早春時節,慈禧太後像往常壹樣在禦花園散步,光緒皇帝也像往常壹樣前來拜謁。壹切都是熟悉的規則。突然,在光緒皇帝的身後,壹位光彩照人、英俊瀟灑的侍衛引起了慈禧的註意。這個人就是納爾蘇。他是著名的忠臣太子僧沁的孫子。
僧沁是晚清時期壹位忠誠勇敢的蒙古王子。他為清朝平定太平天國和撚軍做出了突出貢獻,他本人也在鎮壓撚軍的戰鬥中犧牲。清廷對僧繇的後代非常仁慈。桑林欽的長子伯顏·莫奈不僅繼承了父親的王位,還擔任了禦前大臣,身居高位。當時有壹種說法叫“博班超”。伯顏·莫奈的長子納爾蘇從小就生活在北京。由於兼具文武雙全的技能和英俊的外表,納爾蘇最初被光緒皇帝選為他的貼身侍衛。
從這次邂逅開始,慈禧死了的心開始萌芽,她對納爾蘇壹見鐘情。此時,慈禧太後正處於權力的巔峰。只要她能得到她想要的,蘇爾就是她所需要的。慈禧太後已經五十出頭了,但她仍然有著出眾的女性魅力。
人靠衣裝,慈禧擁有至高無上的地位,因此她可以擁有中國最奢華的衣服來增加自己的光彩。德齡曾在她的《清宮二年》中記載:“慈禧太後所穿的黃緞長衫上繡著大朵的紅牡丹,珠寶上蓋著慈禧太後的王冠,兩邊有珠子,左邊有壹串珠子,中間有壹只用最純的玉制成的鳳凰。蟒袍上覆蓋著由3500顆珍珠制成的披肩,這些珍珠大如鳥蛋,又圓又亮,所有珍珠的顏色和大小都相同,邊緣鑲嵌著珠寶和花環。此外,慈禧太後還戴著兩個珠鐲、壹對玉鐲和幾枚寶石戒指。她右手的中指和小指上戴著三寸長的金手指護手,左手的兩個手指上戴著同樣長度的玉手指護手。鞋子上還有花環,中間鑲著各種寶石。”
更重要的是,它能在鹹豐皇帝的眾多妃子中脫穎而出,證明慈禧是壹個美麗的女人,即使她老了,她仍然有迷人的風情。壹位在1903年來到中國的美國女畫家回憶說:“慈禧的頭和肩很協調,身材也恰到好處。手非常漂亮,小巧而優雅,面部結構和諧而準確。精致額頭上方的黑色頭發水平分成兩半,眉毛細長,充滿活力的黑色眼睛整齊地嵌入面部。鼻子高,寬度垂直於前額。雖然嘴略大,但仍然很漂亮。當兩片柔韌的紅唇在堅定的白牙上方分開時,會讓她的笑容產生壹種難得的魅力。如果我不知道她已經快69歲了,我會認為她是壹個保養得宜的40歲女人。”納爾蘇第壹次見到慈禧比這個美國人早了近二十年。
兩個年齡和身份不同的男女很快陷入了感情漩渦。清廷的許多規則阻礙了許多事情,戀人在愛情中分離的每壹秒都像壹年。為了能更多地見到自己的愛人,慈禧太後先是將納爾蘇提拔為內政大臣,並找各種理由讓他更容易進出皇宮。例如,當北京很長壹段時間沒有下雨時,慈禧太後讓那爾蘇在她居住的清怡花園龍神祠乞求雨水。當雨來臨時,納爾蘇回來許願。然而,這樣的“生意”真的太少了。如何花更多的時間在壹起是壹個巨大的問題。聰明的太監李理解慈禧太後相思之苦,想出了壹個聰明的辦法。他宣稱慈禧太後必須喝北京玉泉山的水來滋補身體。每天晚上,李都會親自帶著幾名太監進宮,並把兩個大水缸送到慈禧太後的臥室。壹個水缸是水,另壹個裝的是Naersu。李連贏是慈禧身邊的頭號名人,宮廷警衛不敢檢查得太仔細,所以慈禧太後和她的年輕情人每天晚上都可以見面。盡管由於慈禧太後的權力,沒有人敢說什麽,但隨著時間的推移,這樣沈重的事情很快通過各種渠道傳播開來,北京壹度充滿了麻煩。
納爾蘇的父親伯顏·莫奈也聽到了風聲。他還發現兒子經常以法院值班的名義晚上不在家,他懷疑了很長時間,但畢竟這太令人震驚了,他不敢相信。後來,當他去見慈禧太後,看到那爾蘇真的和慈禧坐在壹起喝酒時,伯顏·莫奈意識到那些謠言是真的,恐懼開始圍繞著他。
伯顏·莫奈的家族世世代代都嫁給了艾辛喬羅的王室。僧繇的養母是道光帝的妹妹,僧繇是鹹豐帝名義上的表妹,慈禧太後是僧繇的妻子,也是那爾蘇的祖先。這是違背倫理法規的變態愛情。如果繼續發展下去,整個家庭將不可避免地遭受壹場災難。
1900年初,新年前夕,伯顏·莫奈提心吊膽,終於想到了解決問題的辦法。他請求慈禧給那爾蘇三個月的假期,以便他能陪他回到科爾沁草原祭拜僧沁等祖先。雖然慈禧沒有放棄,但她無法拒絕這樣壹個正當的理由,只好放了那爾蘇。回家後,伯顏·莫奈只是在全家人安全的情況下迫使納爾蘇自殺。於是,那爾蘇沈迷於打獵三天,並在僧繇墓打破了慈禧太後給他的金手鐲。壹半扔向《北京情人》的方向,壹半被自己吞下,享年35歲。
短暫的幸福過後,慈禧又陷入了無盡的悲哀。掌握權力的代價是,無論妳如何努力,妳都無法真正擁有壹個普通女人的普通感情。
為了紀念她的愛人,慈禧太後追授她為納爾蘇親王。壹年後,伯顏·莫奈王子也神秘去世。據說慈禧太後為了報復那爾蘇,毒死了他。
這種模棱兩可的宮廷秘密自然不會出現在正史中。我們只能根據正史中對那爾蘇生平的簡單敘述、科爾沁草原和北京的傳說以及內蒙古文史資料和安康縣文史資料中的記載來還原這樣壹個故事。但是在正史中,有壹些線索可以證明這種關系確實存在過。《清德宗誌》中明確記載,那爾蘇死後被封為太子,這在清朝是非常罕見的,不符合規定。清廷的封爵制度非常嚴格,就連傅康安在文治武功方面也有突出的成就。甚至那個被傳言為乾隆皇帝私生子的人也只是被追贈為“永嘉郡王”。然而,納爾蘇去世前的頭銜只是貝勒,卻莫名其妙地被兩級封為無限尊貴的王子,這不得不令人生疑。或許連慈禧太後都覺得有點不舒服。在聖旨的最後,她加了壹句意味深長的話:“以後我幫不了妳了。”
此外,根據常識,如果長子先於父親去世,王子的其他兒子將繼承王位。納爾蘇先去世了,伯顏·莫奈的博多王子頭銜本應由他的另壹個兒子溫杜蘇繼承,但卻直接由納爾蘇的兒子阿穆爾靈圭繼承,這實在有悖常理。
也許這些是慈禧能對她的愛人做出的唯壹補償。
慈禧26歲喪偶,在她後來的生活中,經歷了後宮的權力鬥爭、喪子之痛和國難的威脅,很難被稱為真正“幸福”的時光。自從慈禧聽政以來,人們從未停止過對這個女人感情生活的猜測,從李等太監到權臣榮祿,甚至餐廳員工和“歪果仁”,這些幾乎毫無根據的說法都被生動地詮釋出來,使慈禧呈現出壹幅被賦予權力和扭曲的面孔。然而,正史中唯壹可以看到的關系是與這個不諳世事、初出茅廬的蒙古青年。這個故事中的慈禧少了壹些魯莽,多了壹些艱苦奮鬥後的無奈。畢竟,她連愛人的命都救不了。
為什麽即使她成為了權力巔峰的女人,愛情對她來說也只是壹種幻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