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書法字典 - 沒有殼的蝸牛叫什麽?有毒嗎?

沒有殼的蝸牛叫什麽?有毒嗎?

沒有殼的蝸牛被稱為蛞蝓,對農作物有害,但對人體無害。

蛞蝓,確切地說是黃色蛞蝓,俗稱蛞蝓、蜻蜓、蚱蜢、蠕蟲等。它是軟體動物門下的腹足類動物,屬於蛞蝓科和蛞蝓亞科。與壹些蝸牛壹起,它屬於肺目。蛞蝓是雌雄同體的,看起來像壹只沒有殼的蝸牛,它的體表被粘液浸濕。成蟲直時長30 ~ 60毫米,寬4 ~ 6毫米。內殼長4毫米,寬2.3毫米。長梭形,柔軟光滑無殼,體表呈深黑色、深灰色、黃白色或灰紅色。2對觸角,深黑色,下壹對較短,約1 mm,稱為前觸角,具有感覺功能;上面壹對長約4毫米,稱為後天線,末端有眼睛。口中有角質齒和舌體背部前端有外套膜,為體長的1/3,邊緣卷起。裏面有退化的外殼(即盾板),有明顯的同心線,即生長線。同心圓線的中心在地幔後端的右側。呼吸孔位於身體右側前方,周圍有細小的彩色線條。阪木很直率。粘液無色。右觸角後約2毫米處是生殖孔。橢圓形,堅韌而有彈性,直徑2 ~ 2.5毫米。可見到白色透明的卵核,臨近孵化時顏色變化變深。初孵幼蟲體長2 ~ 2.5毫米,淺褐色,與成蟲大小相同。

蛞蝓通常在夜間活動,具有很強的耐饑能力,黑暗潮濕的環境適合它們的生活,食性廣泛。蛞蝓以成蟲或幼蟲在作物根部的潮濕土壤中越冬。從5月到7月,大量的野外活動是有害的。夏天氣溫升高,活動減弱。秋天,氣候涼爽後,活動又有害了。野生蛞蝓怕光,在強光下2-3小時死亡,所以它們都在夜間活動,從晚上開始,在晚上10-11時達到高峰,天亮前相繼潛入土壤或藏身處。耐饑能力強,在沒有食物或惡劣條件下不能進食。陰暗潮濕的環境適合它的生活。當溫度為11.5~18.5℃,土壤含水量為20~30%時,最有利於其生長發育。蛞蝓食性廣泛,主要以苔蘚和各種植物的根、莖、葉為食,主要吃植物、真菌、水果等,如馬鈴薯、面包樹、榕樹、刺桐、蟛蜞菊、蔬菜、蘑菇球莖和蘑菇等。在上面撒鹽可以殺死它,使用滅螺敵和甲氰菊酯等殺蟲劑可以根除它,但它會對環境有害。

蛞蝓對人體無害,甚至可以用作中藥。據說它們還可以用於治療壹些毒蟲咬傷(但這種說法的證據並不確鑿),但它們可能會成為壹些寄生蟲的中間宿主,如鼠肺蟲(廣東血線蟲),因為吞食蛞蝓導致感染甚至死亡的案例偶有報道;但它通常對農作物有害。它們會危害的作物包括但不限於草莓、大白菜、菠菜、生菜、茄子、西紅柿、芹菜,當然它們也吃真菌。它看起來像壹只“沒有殼的蝸牛”,但它充其量不是真正的近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