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邊的“木”字斜向肩膀,所以不要寫寬。用第壹個露出的正面斜著切筆,向右頂住肩膀,不要稱量筆的重量;豎畫高,放下筆後,轉向中心直走,從橫畫的右半部分穿過。立身略薄,力量相當強大。筆可以掛或者鉤,鉤的時候鉤體不大;撇筆位於橫與豎的交匯處,從豎畫的內側開始,撇體略直,前部不應超過第壹橫筆;右點位於左與豎的分離處,是從豎畫中帶出來的,不太大也不太重。
關鍵是以右部的“貢”字頭開始筆畫,因此我們應該找到正確的位置:以橫畫上部的豎筆畫為基礎,筆畫應在豎體的中間,同時註意與左側的距離,左側略彎曲,短而有力;豎彎筆基本與左側平齊,書寫後筆鋒略輕,邊角不宜生硬。彎曲後,筆稍向右壓;下面的“莫”字對應上半部分。撇筆到位後,向左輕切,再向右上方提起,以免前端擡高過久;最後右邊點滿,重心下降,整個字穩了。
行書是在隸書的基礎上發展和起源的,產生了壹種介於楷書和草書之間的字體,以彌補楷書的書寫速度慢和草書的模糊性。“走”的意思是“走”,所以它不像草書那樣潦草,也不像楷書那樣筆直。本質上是草書還是草書。如果花紋多於草花紋,則稱為“跑花紋”,如果草花紋多於花紋,則稱為“跑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