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書法字典 - 尋找篇章和句子中的成語和典故

尋找篇章和句子中的成語和典故

來源

《三國誌·兀術·孫權傳》:“遣校尉往魏。”

裴松之引《武書》:“雖有閑余,但讀書傳史。采用陌生化的方式,不是所有學生都能找到章節,摘抄句子的。”

《談閱讀》(培根)“妳找不到章節和句子。”

人教版第九版關於課文《談讀書》的註釋:搜索摘錄文章片段。指閱讀僅限於單詞的演繹。

應用示例

~老雕,蕭月掛玉弓當簾。(唐·李和的詩《南園》)

暗示

三國時期,劉備派蜀兵攻打,數千戰船順長江而下,勢不可擋。吳主孫權忙著召集文武百官商議對策。多數主張北迎曹,要求魏出兵救援。於是,吳王孫權派使者趙子到魏國,向魏王曹丕求助。趙子來到魏都許都,拜見了魏文帝曹丕,並呈上了吳王孫權寫給魏文帝曹丕的親筆信。曹丕讀了信,感到相當滿意。於是他問趙子:“吳王很懂學問嗎?”趙子回答說:“吳王雖然有閑,但他博覽群書,傳播歷史。采用陌生感,對學生來說‘找章摘句’是沒有效果的。”這段對話的意思是:問:“妳們是吳國的王子嗎?他學習嗎?”趙子回答說:“我們的主吳忙於軍事。壹有閑暇,他就博覽群書,非常註重理解精髓。不像那些只涉獵過的學者,只知道‘尋章摘句’。”魏文帝點頭稱是,於是封孫權為吳王,並決定出兵幫助吳王抵抗蜀軍。成語“搜章搜句”的意思是,閱讀時只取幾個字,而忽略整個內容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