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臺灣省省介紹
臺灣省省,簡稱“臺灣”,是中國的壹個省級行政區,省會為臺北。它位於中國東南沿海的大陸架上,東臨太平洋,西隔臺灣省海峽與福建省相望。它北臨中國東海,南接菲律賓群島。
臺灣省由中國最大的島嶼臺灣省島及其附屬島嶼如藍雨島、綠島、釣魚島和澎湖列島組成。橫跨溫帶和熱帶地區。人口約23,465,438+00,000人,70%以上集中在西部五大都市圈,其中臺北都市圈最多。
2.名稱來源
它起源於臺灣省南部的壹個少數民族社區臺灣灣的社會名稱,意思是沿海地區。發達的福建移民用閩南語將這壹名稱翻譯為“大官”“臺官”“大灣”,後定名為“臺灣省”。明朝萬歷年間,官員在官方文件中正式使用“臺灣省”的名稱,但直到明朝,“臺灣省”指的是臺南,臺灣省省。
直到清朝政府才正式將全島命名為“臺灣省”,並在福建省下設立“臺灣府”,這是光緒時代之前臺灣省唯壹的“府”,臺灣省行省設置於1885。臺灣省省的簡稱取省首字母“Taiwan”。
3.臺灣省史前遺跡與文化。
臺灣省的史前遺跡漫長而復雜,遍布全島。目前出土的器物包括石器、玉器、陶器、骨角、銅器、鐵器和人骨等。先後經歷了舊石器時代、新石器時代和銅石器時代。根據考古遺址的發掘,臺灣省省在舊石器時代晚期(約5萬年前至約7千年前)開始有人類居住。
臺灣省省新石器時代(始於6500年前)之後的史前文化壹般被認為屬於南島語族民族,即臺灣省高山族的遺產。1971年,在臺灣省臺南市左鎮地區發現了新石器時代中期的左真人化石。他們的祖籍在大陸,與漳州人、東山人同宗同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