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就是托馬斯·楊,英國醫生和物理學家,光的波動理論的創始人之壹。
從小就能看出天才的存在。
托馬斯·楊兩歲時學會了閱讀;4歲時,我就能背誦英國詩人的優秀作品和拉丁文詩歌;在他6歲之前,他已經從頭到尾讀了兩遍聖經,並學會了用拉丁語造句。9歲時,他掌握了車床技術,可以自己制作壹些物理儀器。幾年後,他學會了微積分並制作了顯微鏡和望遠鏡。在14之前,他已經掌握了10多種語言,包括希臘語、意大利語、法語等。
但是他還不夠。六年後,他學會了東方語言:希伯來語、波斯語和* * *。
技能滿級後,他開始向其他方向拓展。受他當醫生的叔叔的影響,他去了倫敦學醫。265,438+0歲時,他成為皇家學會會員,僅壹年後就獲得了博士學位。此後,他壹直在倫敦行醫,致力於科學研究。
從醫後,托馬斯·楊再次對物理產生了興趣,並夜以繼日地研究物理。
眾所周知,牛頓曾在《光學論文》中提出光是由粒子組成的。在接下來的壹百年裏,每個人對光學的理解幾乎停滯不前,直到托馬斯·楊的誕生。
和達芬奇壹樣,他也是壹個能演奏當時幾乎所有樂器的多才多藝的人才,而且他還非常擅長聲音。於是他開始猜測,光是壹種類似波的聲音嗎?
兩個波紋的幹涉會導致壹種特殊的現象,他受到啟發認為光也是波動的,於是他有了牛頓的楊氏雙縫幹涉實驗。
這個著名的實驗目前已進入中學物理課本。此外,托馬斯·楊第壹個測量了七種光的波長,並建立了三原色原理:所有的顏色都可以從紅、綠、藍三原色中獲得。
托馬斯·楊也非常擅長彈性力學。為了紀念他的貢獻,後人把縱向彈性模量稱為楊氏模量。
人們推翻了牛頓的理論,完成了從醫學到物理學的飛躍之後,又開始折騰語言學了。
在41歲時,他再次對象形文字產生了興趣,當時他破解了幾乎是天書的羅塞塔石碑。這座紀念碑是在拿破侖遠征埃及時發現的,然後被運到了倫敦。據說它是在公元前2世紀埃及國王獻祭時建造的。它的上部有14行象形文字,中部有32行世俗文字,下部有54行古希臘文字。
之前有研究過,但是沒有進展。結果托馬斯·楊壹次性解讀了86行中下部文字,並破譯了13名皇室成員中的9個名字,指出這是壹種既有表音又有表意的高級文字。
後來,他對考古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由於托馬斯·楊的這壹成就,壹門研究古埃及文明的新學科誕生了。
到了晚年,神人又開始研究藝術,喜歡音樂、藝術和雜技,制作天文設備,研究保險經濟。
對他來說,普通人壹生的目標和追求,他只需要挪動雙腳就能達到頂峰,而再難壹點,他就能用自己的大腦解決人類研究的大問題。只能說這樣的人要麽是自帶作弊器,要麽是外星生物,絕不會是我們這樣的人。
壹生精力充沛的托馬斯·楊於1829年去世,享年56歲。他去世前正在寫壹本埃及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