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正方形和圓形。方筆和圓筆是書法中常用的兩種基本筆畫。兩者的區別在於,方筆需要做壹些擡、按、停、折的動作,才能營造出方塊的效果;圓筆只需要隨著筆的移動而轉動。方筆節奏變化明顯,顯得犀利犀利,骨力外露,力量強勁;圓筆沒有明顯的節奏變化,顯得圓潤柔和,有骨力,飛起來流暢。他們各有所長,各有特色。我們不應該在應用中走極端。在壹幅作品中,方筆和圓筆應該自然交替使用。可以是方為主,圓為輔,也可以是圓為主,方為輔。另外,正方形和圓形是相對的,有時正方形中有圓形,圓形中有正方形。要寫出方圓之間的筆畫,就要兩者兼得,相輔相成。
2.輕和重。輕與重都表現為筆墨,輕與重是相對的,但壹個點畫也可以是壹個字,也可以是幾個連續的字。最嚴重的是筆墨加重,猶如千斤墜地,戒備森嚴,戒備森嚴;淡壹點就是把筆墨淡了,像蜻蜓點水,垂柳吹風,清風明月。最重要的詞壹般是開頭詞和關鍵詞。具體的點和字是根據書的氣質隨機寫的。總之,輕重要交替使用,協調配合,增強作品的節奏感。如唐代張旭的腹痛帖。
3.稀稀落落,密密麻麻。點畫之間,字與字之間,行與行之間的距離,形成了作品的密度。疏密是書畫的主要表現,也直接影響書法藝術的效果,疏密時會造成擁堵。密了就稀了。如果“畫”字是九橫,就要寫得密壹點,“川”字就要寫得疏壹點。作品中,壹條長長的豎線造成壹種空靈感,下面的字要寫得更密,這樣才能達到古人所說的“疏能速動,密不透風”,形成密與密的交替,遠與近,對應現實。需要觀察前人的筆墨帖,仔細了解其疏密的原因。久而久之,熟能生巧,這是最好的。
草書的意境與內涵
唐代草書歌曲將草書家創作的“形似象形”的特點發揮到了極致,在生動的描寫中給詩歌欣賞者帶來了整體的“藝術美”。所謂意境,是中國古典美學中的壹個名詞。文藝理論家童慶冰在《文藝理論教程》中是這樣定義的:意境是文藝作品通過意象描寫表現出來的境界和意境,是抒情作品中情景交融、虛實相生的意象及其誘發和發展的審美想象空間。
這裏還必須了解相關的概念——意象。意象是以表達哲學思想為目的,以象征或荒誕為基本特征,以達到人類的理想境界的表意意象。意境和意象既有聯系又有區別。兩者的關系應該包括兩層意思。意象是典型的表達意義的對象,是主觀的形象,是可感知的、具體的;意境是壹種境界和情調,是通過意象來表現或誘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