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多寶塔碑”
多寶塔碑全稱是大唐西京千福寺多寶塔感應碑。唐天寶十壹年(752),由當時的學者岑洵所作,徐浩、書法家顏真卿書丹、石刻師石華題寫。是正規的書法作品。現保存於Xi安碑林第二室。
此碑三十四行,共六十六字,其內容主要記錄了西京龍興寺禪師晉楚創建多座佛塔的原因及建造過程。整體美觀渾厚,清爽宜人,有壹種古樸生動之感。
筆鋒豐富而優美,流暢而沈穩;橫細豎粗,對比強烈;開始多劃,結束多劃,轉身多劃。結構嚴謹緊湊,緊湊規整,流暢勻稱,碑體精良,字多。大多數研究炎帝的人都是從這塊碑開始,進入它的殿堂。
二、《李艷琴碑》
顏碑,全稱《墓碑·唐書·省書》,是顏真卿為其曾祖父顏所立的墓碑,是顏真卿晚年楷書的代表作。
此碑立於唐十四年(779),於民國十壹年(1922)六月出土於陜西xi安,現藏於Xi安碑林博物館。
《顏碑》四面鐫刻,現存三面,陽19行,陰20行,各38字,碑側五行37字。碑文追述了顏祖先的功績,記述了唐代後人的功績。
其筆橫而細,豎而粗,藏頭護尾,為方圓所用;結構端莊大方,大方舒展,失誤中能看出聰明;氣息蒼勁有力,生機盎然,代表了盛唐時期的審美時尚。
三。犧牲侄子的手稿
《祭侄稿》(全名:《祭侄祭贊善大夫紀》)是唐代書法家顏真卿於唐元年(758年)創作的行書紙書法作品,現藏於臺北故宮博物院。
《祭侄》手稿是閆吉明的手稿,是對他侄兒的紀念。* * *二十三行,234個字。這部手稿記敘了顏高慶父子在安史之亂時,常山知府如何挺身而出,忠誠反對,以至於“父困子亡,巢倒蛋翻”,把正義帶進了心裏。通篇用筆,感覺如潮,書法氣勢磅礴,豎筆豪放,壹氣呵成。
東晉王羲之的《祭侄稿》、《蘭亭序》、北宋蘇軾的《黃州寒食帖》被稱為“天下三大行書”,也被稱為“天下第二行書”。
而且這份手稿是在極度悲憤中寫成的,不考慮筆墨的笨拙,所以字隨書法家的心情起伏,純粹是精神和平時工作的自然流露。這在整個書法史上是罕見的,所以《祭侄稿》是極具歷史和藝術價值的原墨作品之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