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情經過:阿昌問我《山海經》。她回家四五天後,給我買了《山海經》。
結果:“我”被深深地感動了,所以我忍不住對我的大母親致以新的敬意。
文中描寫了魯迅小時候與阿昌在壹起的場景,並描寫了她母親的善良、單純、迷信、嘮叨,以及“充滿煩惱的禮儀”。她對自己期待已久的畫作《山海經》充滿敬意和感激之情,表達了對這位勞動婦女的誠摯哀悼和對她年少無知時光的深切懷念。
擴展數據:
創作背景
本文是魯迅於9月1926日在廈門寫的壹篇回顧性散文。它最初發表在半月刊《莽原》的第19期上,並在文章下方寫了壹個名為“復興過去六年”的副標題。後來,魯迅把它和其他九篇《追憶似水年華》壹起編為散文集《朝花夕拾》。
1926,18年3月北洋軍閥政府槍殺進步學生。魯迅被反動政府通緝,不得不在廈門大學任教。後來,由於保守勢力的排斥,作者不願思考當下,所以他只能寫壹些文章,通過回憶自己的青少年生活來安慰自己。
於是我寫了壹本回憶散文集《朝花夕拾》(* * *十篇散文)。本文是《早晨的花》的第二篇,回憶了我童年時與家裏的女工阿昌相處的壹段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