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書法字典 - 為什麽茅臺酒的拼音不對?“茅臺”

為什麽茅臺酒的拼音不對?“茅臺”

上世紀20年代,貴州茅臺已經走向全球。當時使用的是威妥瑪拼音,但沒有現代漢語拼音。貴州茅臺就是貴州茅臺。

直到1958 2月11日,中國市政府才正式批準了現代漢語拼音方案。從那時起,在中國大陸,威妥瑪拼音系統逐漸被現代漢語拼音取代。

但是,由於貴州茅臺酒在國際市場上的形象已經廣為人知,因此貴州茅臺酒的拼寫繼續被使用。所以茅臺的拼音是茅臺。

擴展數據:

貴州茅臺酒的歷史

茅臺酒作為世界三大名酒之壹、中國三大名酒之壹,已有800多年的歷史。1915獲巴拿馬萬國博覽會金獎及證書。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茅臺酒多次獲獎,遠銷世界各地。它被譽為“世界名酒和祖國之光”。?

茅臺酒因其悠久的釀造歷史、獨特的釀造工藝、卓越的內在品質、深厚的釀造文化、歷史上在中國政治、外交和經濟生活中無與倫比的作用、在中國酒業中的傳統特殊地位等綜合因素而被稱為“國酒”。它是三代偉人的愛情和長期市場考驗和培育的結果。它也贏得了人們對生活的實際品味和體驗的贊揚,因此它是當之無愧的。

據說赤水河土著濮人在古代大禹時期就擅長釀酒。

在漢代,今天的茅臺鎮就有“葫蘆醬酒”。《遵義府誌》載:葫蘆醬乃酒之始。司馬遷在《史記》中記載,建元六年(前135年),漢武帝命唐萌出使南越,唐萌喝了產自南越(今茅臺鎮所在的仁懷縣)的制醬酒後,帶回長安向漢武帝進貢,漢武帝喝得“酣暢淋漓”,留下了“唐萌喝制醬酒。”這成為茅臺酒走出大山的開端,從此,它作為宮廷貢品而聞名遐邇。

唐宋以後,茅臺酒逐漸成為歷朝歷代的貢酒,並通過南方絲綢之路傳播到海外。

清代,茅臺鎮的白酒業蓬勃發展,“茅臺泉”、“茅臺燒泉”和“沙桐茅臺”等名酒聞名遐邇。華茂是茅臺的前身。康熙四十三年(1704),“卓盛燒坊”正式將其酒命名為茅臺。據清代《舊遵義府誌》記載,道光年間,“茅臺鎮燒毀房屋不下二十間,付糧不下兩萬石。”道光二十三年(1843),清代詩人正真盛贊茅臺為“酒冠之國”。

1949以前,茅臺酒產量下降,只有三家酒廠,即華姓出資的“成毅酒廠”,被稱為“華茂”;王興資助的“榮和酒坊”叫“貓王”;賴興出資創辦的恒興啤酒廠名為“賴茅”。1951年,政府通過贖回、沒收和接管的方式,合並了成毅(華茂)、榮和(貓王)和恒興(賴茂)三家私營釀酒廠,實行“三毛合壹”政策——國營茅臺酒廠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