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書法字典 - 練字行書詞典

練字行書詞典

文段紅剛

漢字在幾千年前被中國先民創造出來後,雖然書寫方式經歷了篆書、隸書、草書、行書、楷書等多種字體的演變,但在形式上,大多數漢字都是以“繁體字”的形式出現的,壹直沿用到幾十年前。

由於繁體字筆畫復雜、字形復雜,在普通大眾中被嘲笑為“三多五難”。“三多”即多字、多筆畫、多讀音。“五難”即難認、難讀、難記、難寫、難用。

因此,漢字只能在文人之間流傳,普通人很少有機會和條件閱讀和書寫,這對傳播文化、普及知識和交流思想非常不利。

自19世紀以來,“中華文化圈”各國紛紛掀起學習西方文化、拋棄漢字的潮流。在這種影響下,中國許多學者也建議放棄漢字而使用拼音文字。

在這壹時期,內外都不利於漢字的發展。因此漢字改革勢在必行。

1956年初,醞釀已久的漢字簡化方案終於公布,上千個常用漢字通過三種方法進行簡化。

第壹種方法是刪除俗字的筆畫,使書寫不那麽復雜。

比如我關,我關,我宗,我爵。

第二種方法,根據草書和行書中的古代書寫方法,對壹些字進行“存變”,這種方法經常出現在偏旁部首的變化中。

例如,改變後的部首比原來的簡單得多。

第三種方法是用同音字或同音異義字代替復合詞。

例如,“米”字和“谷”字原本是兩個不相關的字,但為了省略筆畫,就改用筆畫較少的“谷”字。

如今,在“中華文化圈”中,中國大陸、新馬華人區使用簡體字,港澳臺、日韓及海外華人區仍使用繁體字。

簡體字和繁體字哪個好?直到今天,學術界仍然沒有爭論。

但簡體字普及後,在各行各業發揮了巨大優勢。最明顯的作用是使普通大眾更容易閱讀和書寫,它對消除文盲起到了立竿見影的作用。

毫無疑問,簡化字計劃的實施是壹項非常成功的文化工程,對中華文化走向世界具有重要意義。

漢字簡化方案通過265,438+0年後,即65,438+0,977,65,438+2個月後,第二個漢字簡化方案脫穎而出。第二次漢字簡化,俗稱“二簡字”,是在簡化漢字的基礎上,進壹步刪除漢字的某些筆畫,改變漢字的某些形狀而形成的壹種新型漢字字體。

可見,“兩個簡體字”比“壹個簡體字”更簡單、更容易書寫,以至於從1978的4月到7月,教育部多次發布通知,倡導人們在教科書、教材、報紙、雜誌、圖書出版、黑板報、標語、信件等媒體中首次停止使用“兩個簡體字”。

那些年,所有出現在平面媒體上的漢字都是“兩個簡體字”,看起來有些怪異。

為什麽“二簡子”看起來怪怪的?看看它的形狀就知道了。

簡化“二簡字”的方法主要有五種。

首先,用筆畫簡單的同音字代替筆畫復雜的字。

例如,“酒”縮寫為“羌”,“蔥”縮寫為“燕”,“吉”縮寫為“福”。

第二,用原詞的特征部分替換原詞。

例如,“Er”縮寫為“Mi”或“Er”,“Qi”縮寫為“Qi”。

第三,對於壹些復雜的漢字,只保留了原字的輪廓,並省略了壹些筆畫。

比如“唐”簡寫為“伊”,“停”寫為“嗯”。

第四,對於原始字符的壹些復雜部分,用簡單的筆畫(或單字)來代替它們,從而產生類似符號的字符。

例如,“cut”縮寫為“cut”。

第五,以識字的方式將壹個復合詞與幾個常用詞(或偏旁部首)組合起來。

例如,“short”縮寫為“短”。

在20世紀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的幾年裏,“簡體漢字”得到普及並迅速應用於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雖然寫起來很簡單,但幾乎沒有起到積極的作用。

比如“副部長”會寫成“傅部長”,很容易讓觀眾誤會是壹位姓傅的部長。“蛋”會被寫成“雞生的蛋”。對於習慣了前壹種寫法的人來說,看到後壹種寫法就會懵懵懂懂。

最大的麻煩是壹些姓氏的改變。

例如:蕭寫為蕭,連寫為連,蘭寫為蘭,戴寫為戴,顏寫為顏,展寫為展,余寫為余。

姓氏是壹個家族世代相傳的,代表著壹個家族的血緣和宗族觀念。我們怎麽能說我們改變了就會改變呢?

“二簡字”的出現給老百姓的生活帶來了很大的困擾,其弊端遠遠大於好處,甚至阻礙了社會的向前發展。因此,20世紀80年代初,壹家主要報紙在頭版發表了壹篇文章,譴責“兩個簡體字”,並評價為:字體怪異,使讀者感到困惑。

1986年6月下旬,“二簡體字”被廢除。至此,流傳九年之久的“二簡字”終於退出了歷史舞臺。

當時“兩個簡體字”失敗的主要原因是,“壹個簡體字”推廣20多年來,中國的文盲人數大大減少,全國大多數人已經能夠理解許多漢字,文化水平得到了顯著提高。因此,沒有必要繼續簡化漢字,過度簡化漢字會適得其反,不僅會降低漢字的文化內涵,還會增加學習成本,給人們的交流帶來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