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出事後,很長壹段時間,我壹直閑在家裏,無所事事,情緒低落,無所適從。正如壹位詩人所寫:“在深深深深的失望中,等待命運的轉折點。”
有壹天在街上閑逛,在二手書攤上發現了壹本書《曾國藩家書》,鐘叔和主編,曾家書編輯,至今九成新。其實這本書是我幾年前買的。當時我只是翻了幾頁。因為都是古文,我看不懂,就直接扔了,放在書架上。看來讀書也是需要某種契機的。
這壹次,我認真的坐下來,翻字典,查資料。我讀了幾個月。讀完壹本書,不僅人生境界可以提高,中國古代文學水平也提高了。不久後,我買了唐的《曾國藩家書評點》,仔細閱讀。對曾國藩家書和家世有了進壹步的了解,對人生思考有了更深的理解,對人生的修養也更深了。
從此,我改過自新,悔過自新。遵循曾鞏的壹句話,“不要做太高的事,不要講太高的話”,拋開壹切矯飾的東西,從“平淡”二字開始盲目。但妳要求努力,莫問就會有收獲,踏踏實實做人,勤奮工作,壹步壹個腳印,直到今天。十年來的不屈努力,都是因為曾國藩的書信。
看他家的書,仿佛妳見過他。百年來,各色人等都把曾國藩當成了片面,給他各種各樣的誤解,剃頭匠、劊子手、虛偽、罪魁禍首、聖人、最後的聖人,這是他獲得的各種“桂冠”。其實他是壹個真誠的人,壹個踏實的人,壹個踏實的人。偶爾有權謀,但這是建立在仁義道德基礎上的,忠君愛國壹輩子是我的本分。這可能就是曾鞏壹百多年屹立不倒的原因吧!
當今時代,能有曾鞏的德、識、績、心、譽的人是沒有的。
我有很多版本的曾國藩傳記和家書。閑暇的時候,我還是會時不時的看看。雖然人到中年已經習以為常,但我還是覺得受益匪淺,大開眼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