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自我成長分析?性格?職業分析?心理咨詢師
壹.童年生活
1990年2月我出生在寧洱縣壹個偏僻落後的山村,父母是地地道道的農民。我對自己學齡前的印象已經模糊了。只聽我媽說我自尊心強,愛爭強好勝。他還說我有壹次去地裏,看到別人家的玉米苗比我的好,就去地裏踩死了。結果被發現了,我媽給別人道歉了。現在想想,真的覺得自己很幼稚。我是家裏的獨生女,也是我們村第壹個計劃生育政策下的獨生女。也許妳會驚訝為什麽那個年代的農村只有壹個孩子,因為我父母都是文明人!雖然他們經常制造噪音,但是他們很愛我。我媽雖然文化程度不高,但對我要求很嚴格。從小她就孜孜不倦的教導我要好好學習,將來壹定要考上大學,不能辜負全家人的希望。我們學校離家有點遠,所以我住在學校。我媽每次來看我都會很認真的對我說這句話:“不要辜負全家人的希望。”那時候我才壹年級或者二年級。我不必問老師或查字典。我已經明白了“失望”這個詞的含義,它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腦海裏。我小時候很貪玩,所以成績不是班裏最好的。很多時候我忘記做媽媽吩咐的家務,所以小時候被罵被打。我小時候愛看書,但是家裏沒有像樣的書。不管怎樣,我們先來看看他們吧!小時候進城不容易,也不敢買書。我壹直認為書應該很貴。其實書真的很貴,因為家裏沒什麽錢。有壹次,阿姨帶我去新華書店,買了壹本作文全集。簡直愛不釋手,看了很多遍也不膩。學校裏有壹個小圖書館,但是經常不給我們看,我就去找老師,最後借走了。拿到手後就開始津津有味的看起來!直到小學畢業,我才讀了很多書。
二、初中生活
初中的時候,學校離市區不遠,舅舅家就在市區。有時候周末不回家會去舅舅家。因為我叔叔家可以看電視,而且離書店很近,所以我可以隨時跑步看自己喜歡的書。初中的時候,我感覺自己變了壹個人。我變得不再貪玩。我把全部精力投入到學習中。整整壹兩個耳朵沒聽窗外的任何東西,只看聖賢書。每天早睡早起。我總是第壹個在教室裏學習和做作業。下午放學後,我去圖書館看書。我基本不會把時間浪費在其他方面。學習成績基本是班裏第壹,年級前十。壹次考不好,下次再努力。現在想想也不知道自己是怎麽做到的。老師讓我當學習委員,我不知怎麽越來越認真了。我負責管教的時候總是壹臉淡定。畢業後,我們同學聚會,大家說起這件事,我才知道當時我有多討厭。即使這樣,還是有很多人願意和我玩,所以我還是覺得挺開心的。高中的時候,我被分到壹個快班。優秀的人很多,我也不甘示弱。我壹直在努力。當時報到的時候宿舍已經滿了,沒辦法只能在家裏租了個小房間,房東對我也很好。唯壹不好的是我變得有點脫離社會生活了。後來我的幾個好姐妹也同居了,我又恢復了以前的生活。到了高三,姐姐們似乎有點厭學了,但我依然不受影響,繼續朝著自己的目標努力。也許是學習方法過於死板的原因,以至於高考成績與自己的目標相差甚遠。但是我的成績也是前十,我還是掩飾不住的開心,甚至有些自我膨脹。我在填誌願的時候,想起班主任告訴我們雲南師範大學的心理學專業還是不錯的,於是我填了雲南師範大學作為我的第二誌願,選了幾個專業,其中壹個是心理學。拿到通知書的時候,看到上面寫著應用心理學,覺得有點意外。雖然不是我原本想要的,但還是充滿期待。
第三,大學生活
懷著激動的心情,我來到了省城,來到了美麗的師大。這是我第壹次離開家鄉。大學真的不壹樣。參加的社團活動很多,同學們都在積極的表達自己,我也不例外。我選了幾個社團,其中印象最深的是我們學院的宣傳部。剛去的時候,我和另壹個男生負責制作海報。後來聽說只能選壹個人留下。不知怎麽的,我的自尊心又開始泛濫了。壹直覺得自己已經很優秀了,不想在兩者之間做選擇。同時又覺得很自卑,害怕失敗,所以就跑了。慢慢的,我對社團活動失去了興趣。從那以後,因為害怕失敗,我選擇了逃避遊戲這種快要輸贏的事情。不知道是不是因為來了大學沒人管,生活學習變得很懶散,不知所措,渾渾噩噩的過完了大學生活。等到畢業找工作的時候,才發現自己落下了太多。壹心想著考公務員和事業單位,什麽都沒考上。等不到明年,因為沒有家,父母離異,異地工作。等不了那麽久,只好找工作,但是不善言辭,工作能力弱。去了幾家公司面試,都不理想,有點後悔。正好特崗成績出來了,讓我去面試,這似乎成了我的最後壹根稻草。就這樣,我成了壹名教師
三。工作和生活
來學校後,心裏不再慌張。我有穩定的工作,穩定的收入,兩個假期。這就是我想要的生活。整個人也開朗樂觀。我很努力,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學生身上。我在年度考核中獲得了三個優秀的成績。但是我們班的孩子學習成績壹直進步不大。我壹直在反思,這可能是我僵化的教育方法造成的。我也要多和有經驗的老教師交流學習。2016年,我也得到了壹個幸福的家庭。婆婆和老公都很愛我,我有了壹個可愛的兒子。有了孩子之後,我覺得不能固步自封,應該更加努力。我多年來的羞澀和對失敗的恐懼在這壹年裏逐漸消失,所以無論什麽活動,什麽比賽,什麽考試,我都努力去參加,希望以後能遇見更好的自己。
二、職業行為分析
1,妳為什麽想做心理咨詢師?
我在大學的時候,雖然學的是心理學專業,但是對心理學的作用並沒有很深的理解。直到工作後,我才覺得心理學太重要了,因為在學校裏,孩子經常會出現這樣或那樣的問題,比如:厭學、偷竊、逃課、破壞公物、離家出走...此外,許多孩子在學習過程中表現出恐懼和自信。作為老師,準確把握孩子的心理特點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要懂得根據孩子的心理特點,用正確有效的方法教育和教導孩子,讓孩子快樂地學習和成長。這些都需要心理咨詢師的幫助,幫助他們找到最佳的自我控制和自我調節方式。另外,時不時會有同事問我脾氣越來越熱怎麽辦。什麽導致失眠...面對他們的困惑,我只能做壹些簡單的回答,卻無法真正從專業的角度幫他們解決這些困惑,說服他們。這讓我更加堅定了成為壹名合格的心理咨詢師的決心。
2.如何成為壹名心理咨詢師?
要成為壹名合格的心理咨詢師,僅僅通過考試是遠遠不夠的,還要閱讀大量的咨詢書籍,掌握專業知識,不斷向書本和他人學習。時刻明確助人為樂,嚴守職業道德。
個人長期從事教育工作,對孩子的心理特點有所了解,積累了壹些經驗,對心理咨詢有壹定的輔助作用。而且我對學生有很強的責任感,總覺得應該理解和關心他們。
第三,人格特征分析
16PF的測試結果顯示,我是壹個性格開朗,熱情,合群,和藹可親的人,缺乏思維訓練,閱讀經驗,輕松興奮,隨遇而安。
艾森克人格問卷結果為:外向15,神經質13,精神質4,掩飾性15。
e量表得分:得分高於15,說明外向,可能是善於交際,渴望刺激和冒險,容易沖動。8分以下表示內向,如安靜、自省,不喜歡刺激,喜歡有秩序的生活方式,情緒相對穩定。
n量表分數:高於14的分數表示焦慮、不安、經常抑郁、情緒反應強烈,甚至出現不理智行為。低於9分表示情緒穩定。
?p量表得分:高於8分說明妳可能孤獨,不關心他人,難以適應外界環境,不講道理,對他人不友好,喜歡找麻煩,喜歡做奇怪的事,不顧危險。
我的氣質類型是:膽汁-血性-黏液混合型,特點是敏捷、精力充沛、情緒不穩定、坦率、熱情、活躍、脾氣急躁、安靜穩重、反應慢、沈默寡言。
四、成為心理咨詢師的不足與努力。
因為畢業後疏於管理專業知識,很多東西記不住。所以我會努力學習,重拾心理學的基礎知識,不斷加強實踐,熟練掌握多種心理咨詢技巧,在有經驗的心理咨詢師的指導下接觸更多的案例,結合理論提升自己。希望用心理咨詢技術,為我的學生,甚至有需要的人,貢獻自己微薄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