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書法字典 - 如何引導學生質疑、提問、解決問題?

如何引導學生質疑、提問、解決問題?

素質教育的目的是增強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巴甫洛夫說:“懷疑是發現的思想,是探索的動力,是創新的前提。”在課堂教學活動中,學生的“質疑問難”有利於激發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從而挖掘學生的思維潛能,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創新意識和能力。因此,加強培養學生質疑和提出難題的能力是學生未來“發展自己、創造發明”的基礎,也是培養適應未來社會的綜合型人才的需要。那麽,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質疑和提出難題的能力呢?

第壹,讓學生“敢問”——培養學生質疑和提出難題能力的前提

1.營造“敢於提問”的氛圍: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鼓勵學生敢於提問。教師應鼓勵和肯定學生的問題,無論是簡單的還是復雜的,天真的還是超出要求的,並營造良好的提問氛圍。我們不能對學生的提問充耳不聞,否則會打擊學生的學習情緒,挫傷他們的提問熱情,抑制他們的思維發展。

2.把時間留給學生“敢問”。在教學中,讓學生想問、敢問、能問。無論是上課開始、課後練習,甚至是課堂上老師講到壹些難題或重點、難點、關鍵點時,學生都可以提問,給學生留有空間和時間在課堂教學中“提問和提出難題”。

3.為“敢問”創造條件。為了確立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教師必須改變課堂上的教學行為,摒棄“師生對答”的僵化現象,啟發學生敢於根據自己已有的知識提出問題,組織學生進行討論,最終得出正確的結論。比如教壹片葉子的時候,我讓學生先預習,讓他們自學。這篇課文主要是關於哪種動物的?他們在愛護樹木方面有哪些不同的表現?“然後讓學生提出預習課文時遇到的困難。根據這些情況,我們將組織和引導學生帶著問題、按照讀課文的學習方法進行學習,使課堂成為學生享受學習的“學校”,而不是教師安排的“講堂”。

二、讓學生“善於提問”——提高學生質疑和提出疑難問題能力的基礎。

1首先要樹立學生提問的信心。小學生,尤其是後進生很難在課堂上保持懷疑的原因有很多,如膽怯、緊張和受知識和經驗的限制。因此,教師應根據不同情況,運用各種方式幫助和引導學生樹立“提出問題”的信心。

2.激發“刨根問底”的興趣。本質上,學生學習的根本原因是問題。沒有問題,很難誘導和引起好奇心,學生也不會深入思考。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巧妙地將教學內容轉化為壹系列具有潛在意義的問題,並開展“可疑提問”比賽。比較誰問的問題多,誰的問題質量高。然後,號召全班同學向這些“勤學好問大王”學習,養成勤學好問的習慣。

3.創造壹個“好奇”的情境。為了給學生提供自我探索、自我思考、自我創造和自我表達的實踐機會,增強學生的自我意識和自信心,教師要善於在課堂教學中精心創設讓學生“好問”的情境,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形成認知沖突,發現問題,提出問題。比如在教學中看圖寫“小白兔走失”時,我先給學生講故事。當小白兔找不到回家的路時,我停止了哭泣,學生們立即問:“小白兔怎麽了?”她是怎麽回家的?“對於這類難度較大的綜合性問題,我不會簡單地讓個別學生去解決,而是盡量讓問題成為全班的信息,引導學生用自己的問題集體討論和解決。這樣,基礎好或基礎落後的學生都可以在輕松活躍的課堂氣氛中表達自己的觀點,並獲得成功的機會。

第三,教會學生“知道如何提問”——提高學生質疑和提出難題能力的關鍵

當學生“敢問”“愛問”的熱情被調動起來時,“質疑問難”就不能僅僅停留在幼稚膚淺的層面。教師要善於引導學生掌握提問和提出問題的方法,提高提問和提出疑難問題的質量。

1,學習聯系實際生活的提問方法。例如,在課文“壹片葉子”中,學生在自學的基礎上知道小動物愛護樹木。“但為什麽香椿最後只留下光禿禿的枝條呢?”隨即,壹些學生問:“是啊,為什麽他們明明知道這樣做是不對的?”針對學生提出的問題,我們可以直接進入課文內容。後來,它還可以導致與生活現實的直接聯系:在生活中,我們知道許多事情是錯誤的,但我們經常做同樣的事情。

2.掌握關鍵詞的提問方法。例如,在“壹片葉子”壹課中,學生理解小動物愛護樹木的環節相對困難。我緊緊抓住動物摘葉子的關鍵詞,讓學生想象和提問:“小兔子小心翼翼地摘了壹片葉子當書簽;小猴子小心翼翼地掐下壹片葉子留作紀念;熊撫摸著壹片葉子品嘗它。首先,讓學生找出並標記句子中表示動作的單詞,然後讓學生提問並問自己:為什麽在這裏使用這些不同的單詞,它們是什麽意思等等。然後老師讓學生思考討論,突破難點。

當然,在課堂教學中教會學生發現問題的方法有很多,比如從已知知識中發現問題,從自己不知道或不了解的地方發現問題等等。總之,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我們應該引導學生從多方面發現問題並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使學生意識到自我力量的存在,從而有效地增強他們的自我意識和學習信心,充分發揮他們在學習中的主體作用,成為學習的主人。